男孩7岁,发热、头痛伴呕吐1天,于11月10日入院。体检:T40℃,BP50/30mmHg,浅昏迷,皮肤广泛淤点、淤斑,融合成大片,面色苍白,四肢发冷。颈抵抗可疑,布氏征(-)。血WBC22×109/L,中性粒细胞90%,淋巴细胞10%,腰穿脑脊液检查:压力290mmH2O,WBC1080×106/L,多核细胞80%,单核细胞20%,蛋白3.0g/L,糖1.3μmol/L,氯化物89μ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隐球菌性脑膜炎。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 流行性乙型脑炎。
非甾体抗炎药是通过抑制以下哪个介质的产生而起到镇痛、解热、消肿的作用()。 T淋巴细胞。 免疫复合物。 白介素-1。 前列腺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女性,38岁,发现左耳垂后下肿物3年余,生长缓慢,近来生长加快。检查触诊可及直径约3cm类圆形质硬肿物,活动,与皮肤及腮腺基底均无粘连,表面有结节感。关于该患者的治疗错误的是() 单纯肿瘤摘除术。 将肿瘤连同周围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 肿瘤在浅叶时,将肿瘤和腮腺浅叶一并切除术。 肿瘤在深叶时,将肿瘤连同全腮腺切除术。 各种术式均要保留面神经。
单卵双生中一人在40岁以前出现糖尿病,另一人也发生糖尿病,其中多数情况为()() 继发性糖尿病。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 妊娠期糖尿病。
尖锐湿疣可发生于下列哪些部位() 阴道。 直肠。 尿道。 乳房。
期内接受孕产妇系统保健的产妇数/同期产妇总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