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提出惊悸病名的医家是() 张仲景。 巢元方。 张景岳。 朱丹溪。 孙思邈。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 《素问》。 《景岳全书》。 《医学正传》。 《丹溪心法》。 《伤寒论》。
患者,女,26岁。现症见面色灰白,恍惚神昏,汗出身冷,四肢厥逆,口燥咽干,肌肤干皱,尿少或无尿。舌淡或光红无苔,脉微欲绝。查体:血压70/60mmHg。神志欠清,四肢湿冷。其治法是() 养血育阴,益气固脱。 温阳通脉,活血化瘀。 益气固脱,阴阳双补。 清营凉血,益气养阴。 健牌益气,祛湿化痰。
张某,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发作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微。治宜选() 开窍顺气解郁。 开窍化痰解郁。 补气养血活血。 开窍活血顺气。 补气回阳醒神。
患者,女性,27岁。平素阴虚肝旺,易于恼怒,近日因家庭口角,怒气上逆,突然昏厥,四肢厥冷,呼之不应,呼吸气粗,舌淡苔白,脉沉弦。此为厥证,最佳治疗方剂宜选用() 柴胡疏肝散。 甘麦大枣汤。 五磨饮子加味。 顺气导痰汤。 通瘀煎。
患者,男,26岁。高热3天。现症见高热,谵语烦躁,昏不知人,大便不通,腹部胀满,按之坚硬,声重气粗,口舌干燥。舌苔焦黑干裂,脉滑数有力。查体:体温40℃,神志不清,对光反射可。此昏迷的证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