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13管理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简述题

1. 如何理解组织文化对决策的影响。

【答案】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1)组织文化与管理活动的关系

由于组织文化具有特殊的强制渗透功能,因而成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依据,同时也是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的限制因素。随着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它渗透到管理人员的一切活动中,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组织中,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要素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色彩,脱离文化的管理活动是不存在的。而组织制定决策是管理者所有四个职能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决策制定是管理的同义语,故决策受到组织文化的影响,甚至决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组织文化色彩。

(2)组织文化对决策的影响

组织文化是组织最鲜明的内部环境,组织文化的倾向不同组织的决策类型也不同。

①在具有保守型文化组织中,受保守型文化影响的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害怕变化,更害怕失败。在这样文化的背景下,决策者选择的是旨在维持现状的行动方案,这些方案付诸实施又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

②在具有进取型文化的组织中,受进取型文化影响的人们欢迎变化,勇于创新,宽容的对待失败。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决策者选定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行动方案。

③组织的文化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具有伦理精神的织织会引导决策者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方案,而没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可能会引导决策者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2. 费德勒领导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工作情境如何决定领导风格的有效性?

【答案】费德勒的权变模型(Fiedler contingency model )是指,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 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

(1)费德勒领导模型的基本假设

①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 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

②在不同类型的情境中,总有某种领导风格最为有效。

③该理论的关键在于首先界定领导风格以及不同的情境类型,然后建立领导风格与情境的恰当组合。

④测量力一法:最难共事者问卷,为了测量领导者的风格而设计的一种问卷。

(2)下作情境决定领导风格有效性的方式

情境因素的三项权变维度:

①领导者一成员关系。领导者对下属信任,信赖和尊重的程度;

②任务结构。工作任务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程度;

③职位权力。领导者拥有权力变量的影响程度。

三项变量汇总得到八种可能的情境,每个领导者可以找到自己所在的情境(图1)。其中,I , II 和III 类情境对领导者非常有利; IV , V 和讥类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对领导者有利; 珊和VIQ 情境对领导者十分不利。

图 费德勒模型的发现

好,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在中问情境下效果更好。 根据研究,费德勒认为,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情境下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效果更

根据费德勒模型,提高领导者有效性的途径只有两条:第一种,选择领导者以适应情境; 第二种,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这可以通过重新建构任务或提高/降低领导者可控制的权力(如加薪、晋职和处分活动)来实现。

3. 有人提出:有效的决策必须实行“决策制定时的民主,决策实施时的专制”。试从决策全过程的角度对这种“民主专断制”主张的合理性做出评价。

【答案】决策指组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决策时主张“民主专断制”的原因如下:

(1)决策制定时要民主。在提出问题、确定目标、进行预测、拟定方案、选定方案、决策检验的过程中,要民主,充分发挥集体所有成员的优势,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民主决策具有较好的执行性。由于民主决策有多个部门、多个方面的代表参加,他们对决策过程中选择方案的理由,实施决策的路线、措施,要达到的日标等都有比较直接和全面的了解,在实施决策时,就不需再向他们就上述问题进行宣传了。这些决策执行者参与了决策之后,会加强他们执行决策的信心,提高他们实施决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决策实施时要专制。当做出决策之后,若再采取民主制度,决策者还需要把决策的有关信息与执行者进行沟通,要列出方案的优点,说明选择的理由以及执行的要求等。这不仅会增加

决策者的额外负担,而且还可能因沟通网络的不完善,使决策难以被执行者所接受,从而影响到决策的执行质量。所以,在决策执行的时候就需要一定的权力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因为决策实施之前的各步骤都己经广泛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面要做的就是保证决策的落实,这就需要专制来保证决策的执行力度。

综上所述,有效的决策必须实行“决策制定时的民主,决策实施时的专制”,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 克服沟通中的障碍有哪些准则?

【答案】克服沟通中的障碍包括以下七个准则:

(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管理人员十分重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对沟通常有疏忽,认为信息的上传下达有了组织系统就可以了,对非正式沟通中的“小道消息”常常采取压制的态度,这表明企业管理层没有从根本上对沟通给予足够的重视。

(2)培养“听”的艺术。对管理人员来说,“听”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较好地“听”,也就是要积极倾听。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企业经理人员不仅要获得下属的信任,而且要得到卜级和同僚们的信仟,他们必须明白:信仟不是人为的或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诚心诚意争取来的。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如减少组织机构重叠,在利用正式沟通渠道的同时,开辟高层管理人员至基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以便于信息的传递。

(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特别委员会由管理人员和第一线的工人组成,定期相互讨论各种问题。

(6)组成非管理工作组。当企业发生重大问题,引起上下关注时,管理人员可以授命组成非管理工作组。该工作组由一部分管理人员和一部分职工自愿参加,利用一定的时间,调查企业的问题,并向最高主管部门汇报。最高管理层也要定期公布他们的报告,就某些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在全企业范围内进行沟通。

(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通常,企业内部的沟通以与命令链相符的垂直沟通居多,部门间、车间间、工作小组间的横向交流较少。而平行沟通却能加强横向的合作,且对组织间沟通尤为奏效。

5. 简述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

【答案】(1)创新与维持的关系

①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工作。管理的维持职能是要严格地按预定的规划来监视和修正系统的运行,尽力避免各子系统之间的摩擦,或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结构内耗,以保持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