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837传播学基础(B)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4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勒温的人类行为公式

【答案】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win )提出了关于人类行为的公式:B=f(P"E )oB 表示行为((Behavior ), F 表示函数(Function ), P 表示人((Person ), E 表示环境(Environment )。勒温公式指出,人类行为乃是人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或者说,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可以说人的行为是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作用于环境,环境也作用于人,在相五作用中使人产生这样那样的行为。自出以来人类生活在其中的环境质量自劣至优千变万化,人类自身的成熟程度自低至高逐步完善,生产力发展水准自弱至强日益提升,因而人类的行为也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2. 信息饥渴

【答案】受众迫切需要的信息又久候不至,或新闻所传达的信息过于简单,或传播者故意隐匿了某些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这种种情况下,便产生“信息饥渴”,即信息量供应不足。

3. 新闻价值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新闻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新闻所含的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素。新闻传播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受传者主要的需求是求新、求知、求近,因此新闻价值要素一般被集中概括为五种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各种事实中五种价值要素含量不一,一般说,含量大,含多种要素的事实,其新闻价值也大。19世纪30年代,西方产生了新闻价值理论,而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磺。1918年,他在《新闻学大意》中,设专章论述“新闻的价值”。

4. 符号

【答案】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是符号。符号在发出以后就离开传播双方而独立存在。符号在甲方代表某种含义,在乙方收到时,在乙方脑中也会代表该含义。没有这种对符号的相同理解,符号在传播中就会失去意义。对传播双方而言具有相同理解的含义,是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符号能够发生“传通”作用的基础。符号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共同含义,才能参与传播,才能代表传播中的各种实际内容。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