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消毒技术(主管技师)题库>专业知识题库

问题:

[单选,B型题] 酸性强化戊二醛常加入的物质是()

A . 亚硝酸钠
B . 亚硫酸钠
C . 碳酸氢钠
D . 氢氧化钠
E .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pH在何范围内,戊二醛会迅速聚合,杀菌作用消失() pH=3.5~4.5。 pH=5.5~6.5。 pH=6.5~7.0。 pH=7.5~8.5。 pH=9.0~10.0。 患儿对激素耐药、肾功能异常者为() 肾病综合征肾炎型。 肾病综合征对激素部分敏感。 肾病综合征需行肾活检。 肾病综合征对激素依赖。 肾病综合征频复发。 下列需要矫治后长期保持的是() ['前牙反。 上颌中切牙间隙。 通过抑制上颌生长而完成的病例,患者生长发育期已过。 上下牙弓开展使阻生牙萌出进入正常关系的牙列。 以上都不是。 调节戊二醛溶液pH的物质是() 亚硝酸钠。 亚硫酸钠。 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患者,男,35岁,主诉"舌感异常"到医院就诊,确诊为舌癌,入院治疗。其病情为病灶尚未转移。按当时的医疗水平及治疗手段,只有早期切除病灶才能挽救患者。医生把治疗意见向患者的家属作了说明,希望他们向患者做工作,着重说明"病灶盘是溃疡,因为是恶性的,所以必须切除舌头的1/3。"患者本人坚决反对手术。医生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又向患者解释说,不是切掉舌头,而是烧灼舌头的溃疡部分。患者在这种情况下答应了手术,切掉了舌头的1/3,术后出现语言障碍,咀嚼、味觉功能减退。患者认为医生欺骗并坑害了自己,因而忧郁愤懑,在精神和肉体上蒙受了极大的痛苦。后患者上告法院要求赔偿,该案例最终经调解并说明医生手术的目的与动机后,患者撤回了上诉。本案评价医生的医学动机与手段哪一点是不相一致的() A.医生的动机是好的,目的是为了救人。 医生以"恶性溃疡"告之患者,目的是消除患者的恐怖心理,动机是正确的。 切除1/3舌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舌癌手术后复发,其手术动机也是好的。 当患者反对手术,医生用烧灼舌部溃疡,来隐瞒手术真相,动机是好的。 以上都是。 酸性强化戊二醛常加入的物质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亚硝酸钠和碳酸氢钠是戊二醛消毒剂中常配的固体粉剂,前者主要起到防止浸泡的医疗器械的锈蚀,后者主要是通过调高溶液pH,提高戊二醛的杀菌效率,特别是对芽胞的杀灭效果。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