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大学825专业基础课(软件工程导论、数据结构)之软件工程导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块间的信息可以作“控制信息”用,也可以作为( )使用。
A. 控制流
B. 数据结构
C. 控制结构
D. 数据
【答案】D
【解析】如果两个模块彼此问通过参数交换信息,而且交换的信息仅仅是数据,那么这种耦合称为数据耦合。如果传递的信息中有控制信息(尽管有时这种控制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出现),则这种耦合称为控制耦合。
2. 下面的叙述中,与可维护性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和环境转移到労一个计算机系统和环境的容易程度
B. 尽管有不合法的输入,软件仍能继续正常工作的能力
C. 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
D. 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实现所指定功能的能力
【答案】C
【解析】软件可维护性是指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是软件开发阶段的关键目标。
3. 功能模型中所有的( )往往形成一个层次结构。在这个层次结构中一个数据流图的过程可以由下一层数据流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A. 数据流图
B. 概念模型图
C. 状态迁移图
D. 事件追踪图
【答案】A
【解析】功能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所有计算,由多张数据流图组成,所有数据流图往往形成一个层次结构。
4. 在变更控制中,( )可以用来确保由不同用户所执行的并发变更。
A. 异步控制
B. 同步控制
C. 存取控制
D. 基线控制
【答案】B
【解析】变更控制包括建立控制点和建立报告与审查制度,其过程中的“检出”和“登入”处理实现了存取控制和同步控制,存取控制管理各个用户存取和修改一个特定软件配置对象的权限,同步控制可用来确保由不同 用户所执行任务的并发变更。
5.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面向对象分析与面向对象设计的定义没有明显区别
B.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向对象分析与面向对象设计的界限是模糊的
C. 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活动是一个多次反复迭代的过程
D. 从面向对象分析到面向对象设计,是一个逐渐扩充模型的过程
【答案】A
【解析】软件开发的分析过程就是分析系统需求的过程,分析工作主要包括理解、表达和验证。面向对象分析的关键是识别问题域内的对象及其关系。分析的任务基本完成后,下一步则是将分析的成果用于设计中。就是根据成本与要求,规划出系统应如何实现的问题。所以A 项中“分析与设计的定义没有明显区别”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6. 软件需求分析一般应确定的是用户对软件的( )。
A. 功能需求
B. 非功能需求
C. 性能需求
D. 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答案】D
【解析】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
7. 模块独立性是软件模块化所提出的要求,衡量模块独立性的度量标准是模块的( )。
A. 抽象和信息隐蔽
B. 局部化和封装化
C. 内聚性和耦合性
D. 激活机制和控制方法
【答案】C
【解析】模块的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这两个标准分别称为内聚和耦合。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连接)的紧密程度;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8. 在只有单重继承的类层次结构中,类层次结构是( )层次结构。
A. 树型
B. 网状型
C. 星型
D. 环型
【答案】A
【解析】在类层次中,子类只继承一个父类的数据结构和方法,则称为单重继承,单重继承的类层次结构表现为树型层次结构。
9. 重视软件过程质量的控制,其部分原因是,相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来说,过程质量的控制是先期的、主动的、( ),而产品质量的控制是事后的、被动的、个别的。
A. 整体的
B. 系统的
C. 部分的
D. 可预测的
【答案】B
【解析】重视软件过程的质量是近年来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但不能把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过程质量的控制相对立起来。重视软件过程质量的控制,其部分原因可能是,相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来说,过程质量的控制是先期的、主动的、系统的,而产品质量的控制是事后的、被动的、个别的。
10.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模型中, ( )吸收了软件工程“演化”的概念,适合于大型软件的开发。
A. 喷泉模型
B. 基于知识的模型
C. 变换模型
D. 螺旋模型
【答案】D
【解析】螺旋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主要适用于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
二、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