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乡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题库>血液系统综合复习题题库

问题:

[单选,A1型题] 慢粒患者有哪条染色体改变()

A . t(8:14)
B . t(9:22)(q34:qll)
C . t(15:1)
D . t(11.8)(q34:qll)
E . 16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类白血病反应的特点是() 骨髓中幼稚粒细胞增高。 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NAP活性增高。 外周血白细胞>50×10/L。 脾脏显著肿大。 外周血嗜碱、嗜酸粒细胞增高。 有关子宫肌瘤的治疗,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月经量多,肌瘤不大的可以雌激素治疗。 肌瘤小无症状可随访观察。 肌瘤大于2个半月妊娠时或症状明显继发贫血的手术治疗。 肌瘤大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近绝经期可手术切除子宫。 产褥期红色变时保守治疗。 某男,75岁,全身骨痛半年。查体:肝脾、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检验结果:Hb88g/L,白细胞3.6×109/L,血小板102×10109/L,血沉120mm/h,尿蛋白(++++),IgG55g/L,IgA11g/L,IgD0.2g/L,IgM5.9g/L,IgE0.8g/L。骨骼X线片显示:颅骨和肋骨有虫蚀样破坏。首先应考虑哪种疾病() 恶性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转移癌。 恶性组织细胞病。 骨质疏松症。 患者女,30岁,足月分娩一女婴3周后,出现阴道流血,出血量时多时少,并出现咳嗽、血痰和胸痛。经医院检查确诊为绒毛膜癌。病理诊断依据是()。 A.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侵入肌层和血管。 绒毛间质水肿。 绒毛结构消失。 可见变性或完好的绒毛结构。 滋养细胞极度不规则增生。 间质内胚源性血管消失。 关于不同微生物导致腹泻的机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大肠埃希菌热稳定性肠毒素增加胞内cGMP水平。 霍乱弧菌毒素增加cGMP水平。 轮状病毒释放NSP4肠毒素导致胞内Ca2+水平增加。 鼠伤寒沙门菌激活NF-κB和IL-8的分泌。 艰难梭菌毒素A和艰难梭菌毒素B破坏细胞骨架结构。 慢粒患者有哪条染色体改变()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