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8 2018年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35 2018年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53 2018年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71
一、简答题
1. 简述报纸的特点。
【答案】现代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面向广大群众并连续发行的印刷媒介。一般情况下,它以散页形式公开发行,并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周期短
报纸周期短的每日出版,甚至一日数刊,周期长的有周刊及七日以上的报纸,但总的趋势是向着日刊与一周数刊等短刊期发展。
(2)出版迅速
报纸要分秒必争地报道刚刚发生的新闻,因此,一张日报从采写到出版,不到24小时。
(3)提供新闻的量多,人们能够从报纸获知大量的新闻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的,“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
2. 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将以何标准选择新闻?
【答案】新闻选择的标准是多样的,对任何新闻媒介来说,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规都是新闻选择的四项主要标准。
(1)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根据这个新闻定义,所选择的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为此,要淘汰虚假的“事实”、陈旧的事实(当作背景用另当别论)、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空话连篇的“事实,,。
(2)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①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近、内容新。②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势必引起人们的关心。③接近性—地理上接近,读者首先要知道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本地发生的事情,对他们生活有更直接的关系; 心理上的接近,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方,但由于经济上、文化上、人事上有密切联系,远方发生的事情会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④显著性—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⑤趣味性—通常说的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3)宣传价值。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①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②针对性。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言,选择
事实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③普遍性。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指导作用。④典型性。事实不但要和作者想说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而且能够有力地说明观点,所选用的事例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使人口服心服。⑤时宜性。有些新闻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来发表,才能够收到更大的宣传效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思想混乱。
(4)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其目的是“去毒”,即把危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的新闻卡下来,不准公开传播。
某一事实在政治上、法律上容许不容许公开地传播是任何新闻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容许不容许的标准就是新闻法规。新闻法规一般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对新闻事业有强制性,目的在于约束新闻报道,以免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3. 概念评析: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新发现的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答案】这一定义不合理,具体分析如下:
(1)新闻不是“事实”、“现象”,新闻是“事实”或“现象”的信息。“事实,,或“现象”是包含着事物的质、能、信息三者的统一体,而被人传播的只是“事实,,或“现象”的信息。
(2)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不一定“与人类的生存有关”。与人类生存有关只说明了新闻的“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等。
(3)根据陆定一先生对新闻的定义:新闻,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包括四个特征:陈述事实、具有新意、报道及时、公开传播。
可见,题中观点对新闻的这一定义并未把握住新闻的本质特征,因而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4. “受众是上帝,,作为当今中国传媒的口号合适吗? 为什么?
【答案】“受众是上帝”的观点应该辩证地看待。
(1)必须承认,受众对于中国传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0年,美国的营销专家劳特鹏提出营销的4C 理论,即需求(consumerwantsandneed )、成本(cost )、方便(oonvanience )、沟通(oommunication )。通过4C 理论可以看到,企业整个营销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营销策略,当然也决定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理论就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主张依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确立统一的传播目标,并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作用,以达到整体传播效果。
无疑,受众是传媒的服务对象,传媒必须赢得受众的青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的认可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媒的兴衰。传媒刊播的内容,只有得到受众的喜爱和欢迎,才能赢得较多的订户和获得生存与发展,也才能较充分地发挥其宣传效能。从这个意义上讲,传媒的许多努力,都须顾及受众的需求,都须站在受众乐于接受的角度来思考、筹划、运作。过去那种不管受众接受不接受、喜爱不喜爱,搞硬梆梆的强行灌输的做法,己远远难以适应争夺受众的新形势了。
(2)但是,一味的追求“受众是上帝”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近年来,“顾客是上帝,,之类的提法颇为盛行。或许是受此影响,有的传媒也提出了“受众是上帝”的口号。为了迎合受众,有的传媒主张少讲指导性,多讲趣味性,甚至把“可读性”、“趣味性”作为择稿的首选标准,淡化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打各类“擦边球”,越是猎奇揽艳的怪事儿,越是涉及隐情隐私的“秘闻趣事”,就越是“炒,,得火爆。至于稿件的真实虚伪、政治倾向、思想意义,却不太顾及。其结果,使不少“三无一有”(即无是非观念、无思想意义、无健康情趣、有负面影响)的文稿得以出笼。
“上帝”者,主宰和左右一切也。而实际上,受众既是传媒的服务对象,又是传媒的宣传引导对象。倘把受众当作“上帝”,受众就成了左右和摆布传媒的主宰,传媒就得一切都迁就和迎合受众。这显然与传媒所肩负的特殊使命以及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相悖。
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大使命。“政治家办报,,乃新闻宣传的一条重要规律。邓小平同志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这是新闻宣传一条不可动摇的党性原则。传媒贯彻这一原则,就要注重所发文稿的思想性亦即政治倾向。因此,传媒在顾及受众的需求时,决不可一味“软化”、“生活化,,而最终产生负面影响。其实,有的传媒以低俗的东西来迎合受众,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受众的低估和裹读,广大受众是不会买账的。只有在坚持新闻宣传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把思想性和可读性融合起来,以各具特色而又健康向上的内容来争取受众,才是光明的正道。
5. 简述李普曼对新闻传播理论的主要贡献。
【答案】李普曼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在《自由与新闻》、《舆论学》等著作中,李普曼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还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李普曼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李普曼是较早探讨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的学者之一。
(1)一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 )
信息环境并非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还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2)“刻板成见”(stereotype )
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因而它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
6. 舆论的定义及其特点。
【答案】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