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870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870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870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13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870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23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870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33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管理学院870宏观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42
一、名词解释
1. 节俭悖论
【答案】传统的观点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凯恩斯却提出了与之相矛盾的观点。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产出由包含消费支出的总需求决定,也就是说,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减少,即消费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正向变动关系。同时由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知道消费与储蓄具有互补关系,因而可得出储蓄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产出,使国家经济衰退,对十社会来讲是恶的; 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产出,使经济繁荣,对十社会来讲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俭悖论”。
2. 菲利普斯曲线
【答案】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 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图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 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
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3.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4. GDP 与GNP
【答案】(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 与GNP 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
GDP 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 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即GDP=GNP-NFP。
5. 资产组合理论
【答案】资产组合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根据这些理论,人们把持有货币作为自己资产组合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小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家庭选择持有货币作为他们最优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资产组合理论预言,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
产组合的规模。例如,可以把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e ,其中r s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e 收益; r b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而W 为实际财富。r s 或r b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π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缺乏吸
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二、选择题
6. 处于IS 和LM 曲线交点下方的一个点表示( )。
A. 投资小于储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C. 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小于储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答案】C
IS 曲线左下方的点表示投资大于储蓄; LM 曲线右下方的点表示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解析】
给。
7. “挤出效应”发生于( )。
A. 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 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 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答案】C
【解析】政府增加支出,扩大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引起物价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下降,从而使利率上升,排挤私人投资。
8.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一般不包括( )
A. 企业营业税的变化
B. 个人所得税的变化
C. 个人遗产税的变化
D. 农产品价格的变化
【答案】D
【解析】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一般包括:政府税收、政府支出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企业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个人遗产税都属于政府税收的内容,农产品价格变化是经济自由变量,不属于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 在经济过热时期,中央银行采取的公开市场业务措施应该是( )。
A. 减少政府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