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828管理学与微观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鲍莫尔一托宾模型
【答案】鲍莫尔一托宾模型是对凯恩斯货币交易需求理论的发展。它分析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收益,持有货币的收益是方便,成本是放弃利息。它描述了个人对货币资产的需求,正向地取决于支出而反向地取决于利率。它还表明,去银行的固定成本的任何变动都会改变货币需求函数,即它改变了任何给定利率和收入上的货币需求量。
2. 通货膨胀税
【答案】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代替增税,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当政府进行货币化融资,即为扩大政府支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时,将引起通货膨胀。公众为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保持自己所持有的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不变,就需要把一部分收入用于增加自己的名义货币余额的持有量。公众的这部分收入就不能用于消费支出。这等于公众将这部分减少的消费支出支付给了发行货币的政府。这就无形中向政府缴纳了一种隐蔽的税。所以,通货膨胀税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持有者为保持实际货币余额不变而遭受的损失。通货膨胀税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I 代表通货膨胀税,P 代表价格水平,P -1代表上期价格水平,
M 代表名义货币余额,代表实际货币余额,上期价格水平之差,
通货膨胀税等于通货膨胀率与实际货币余额的乘积。
代表本期价格水平与代表通货膨胀率。该式表明,
二、论述题
3. 结合克鲁格曼提出的“三难悖论”,分析中国资木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汇(不可能三角形)
率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与发展前景。
【答案】(1)三难悖论的含义
三难悖论也称三元悖论,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学的政策选择问题,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
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日标。其中,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指一国执行宏观稳定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指一国是否具有利用货币政策影响其产出和就业的能力; 汇率的稳定性是指保护本国汇率免受投机性冲击、货币危机等的冲击,从而保持汇率稳定;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即不限制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
(2)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
对于我国这种经济大国来说,货币政策必须保持独立性。因此,根据三难悖论,资本的自由流动与固定的汇率制度不能同时存在。这就决定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必须同时进行。
目前,我国实行实质上的固定汇率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管制资本的流出流入。因此,理论上还没有遇到不可能三角形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加,资本逐步或明或暗地实行了自由流动,这必然会倒逼我国汇率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表现出来的就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或者贬值压力。
因此,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紧密联系的,在两者不能同时改革的情况下,必然会形成倒逼机制,使得后改革者进行改革。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统一考虑两者的改革,不能顾此失彼。
(3)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发展前景
从我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影响力来说,独立的货币政策、自由的资本流动和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必然要实现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过程则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的承受能力,逐步实行。总体上来说,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应该是渐进式的,而在适当的时候则需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首先,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世界经济、贸易进一步融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全方位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然要求。但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需要一定的金融条件,要充分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给国内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带来的风险。因此,需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其次,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达到一定程度时,要考虑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开放不同,资本市场的开放实际上是包括很多子项口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选择、有步骤地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则没有这种阶段性。一般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第一,金融环境比较成熟; 第二,资本市场应该一定程度上已经开放; 第三,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在满足这些基本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制度可以由目前的实质固定汇率制度改为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三、计算题
4. 有以下生产函数的索洛增长模型描述了一个经济:。
(1)解出y 作为s 、n 、g 和δ的函数时,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值。
(2)假设一个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每年1%; 一个不发达国家储蓄率为10%,人口增长率为每年4%。而在这两个国家中,g=0.02,δ=0.04。求出每个国家稳定状态的y 值。
(3)不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应该采取什么政策?
【答案】(1)根据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当经济达到稳态时,应满足条件:
即稳态条件下的人均资本应满足,因为
(2)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稳态人均收入为:
对于不发达国家而言,稳态人均收入为:; 。 ,故稳态人均收入为:
(3)通过(2)的计算,对比发达国家和小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和储蓄率的差异,可知小发达国家较低的储蓄率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造成了其较低的稳态人均收入。因此,不发达国家可以采取鼓励储蓄的政策来提高储蓄率,同时采取适当的人口政策(如计划生育政策)来降低人口的增长率,从而提高其收入水平。
5. 假设政府减税500亿元,暂时不考虑挤出效应,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1)减税对总需求的最初影响有多少?
(2)这种最初影响之后额外的影响有多少? 减税对总需求的总影响有多少?
(3)与政府支出增加500亿元相比,减税500亿元的总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案】(1)因为不考虑挤出效应,所以减税对总需求的最初影响只影响到消费需求。 政府减税使得可支配收入增加500,即△Y 1=500,可得△C=0.8x△Y 1=400,即减税的最初影响是使总需求增加400亿元。
(2)由边际消费倾向β=0.8,税收乘数
即减税的最初影响之后的额外影响是使总需求再增加1600亿元,减税对总需求的总影响是使总需求增加2000亿元。
(3)△g=500,政府支出乘数,则有:
即政府支出增加500亿元,将使总需求增加2500,比同等数量的减税对总需求的总影响多500亿元。
,故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