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操作的是( )。

A. 发行央行票据

B.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 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正回购操作

D. 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现券卖断操作

【答案】B

【解析】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使得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提高,货币乘数变大,最终会扩大货币供应量,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正回购的交易是央行卖出债券、回笼资金,承诺以后购回证券的操作,ACD 三项均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2. 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实践中,被视为成功范例的国家是( )。

A. 韩国

B. 阿根廷

C. 智利

D. 新西兰

【答案】D

【解析】金融自由化指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成为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对比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实践中,新西兰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3. 下面关于外汇看跌期权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合约买方拥有卖出外汇的权利

B. 合约买方拥有买入外汇的权利

C. 合约卖方承担买入外汇的义务

D. 合约买方支付的期权费不能收回

【答案】B

【解析】外汇看跌期权的买方拥有卖出外汇的权力,在买方执行合约时期权卖方承担买入外汇的义务,若买方放弃执行合约其支付的期权费也不能收回。

4. 解释金本位制度时期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是( )。

A. 国际借贷说

B. 购买力评价说

C. 货币分析说

D. 金融资产说

【答案】A

【解析】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外汇汇率变动是由外汇供求对比变动所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主要是一定时期之内需要及时支付的流动债权债务才影响该时期的外汇供求状况。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 当一国流动负债多于流动债权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外汇汇率上升。

5. 货币市场具有( )的特点。

A. 期限短、风险小和流动性差

B. 流通快、数量大和风险大

C. 期限短、风险小和流动性强

D. 流通快、数量大和无风险

【答案】C

【解析】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其融通的资金主要是用于短期生产周转需要,偿还期比较短,流动性比较高,风险比较小。因此货币市场具有期限短、风险小和流动性强的特点。

6.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可把通货膨胀划分为( )。

A. 结构型通货膨胀

B. 隐蔽型通货膨胀

C. 公开型通货膨胀

D. 体制型通货膨胀

E. 爬行型通货膨胀

【答案】BC

【解析】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可把通货膨胀划分为隐蔽型通货膨胀和公开型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有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 按成因划分有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

7. 假定某种商品的出口成本为8元人民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为1.5美元; 则当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从l :8变为1:10时,若出口数量是原来的2倍,则会出现( )。

A. 出口商利润率上升了37.5%

B. 出口商利润是原来的2.5倍

C. 出口商利润率上升了75%

D. 出口商利润是原来的1.4倍

【答案】A

【解析】汇率变动之前,一单位商品的利润为8×1.5-8=4(元),利润率为4/8×100%=50%; 汇率变动之后,一单位商品的利润为10×1.5-8=7(元),利润率为7/8×100%=87.5%。可见,出口商的利润上升了37.5%,而由于其出口数量翻倍,导致其利润是原来的3.5倍,即((7×2-4)/4=3.5。故只有A 项正确。

8.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不会选择的货币政策是( )。

A. 降低法定准备率

B.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C.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D. 降低再贴现率

【答案】C

【解析】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以达到扩大货币供给的目的。C 项,卖出政府债券属十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9. 认为银行只宜发放短期贷款的资产管理理论是( )。

A. 可转换理论

B. 预期收入理论

C. 真实票据理论

D. 可贷资金论

【答案】C

【解析】真实票据论又称商业贷款理论,其认为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 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贷款如果具有自偿性,最为理想。

二、名词解释

10.预防性需求

【答案】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但是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不考虑利率变动的影响,与现实情况不符。在考虑了收入与支出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后,惠伦等人论证了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为利率的减函数,惠伦模型最有代表,他假设有3个影响因素:非流动性成本,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收入与支出的平均和变化情况。即

正相关,与利率r 负相关。

11.利率的期限结构

即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方差。与非流动性成本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