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816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总需求曲线AD 和总供给曲线AS 如图所示,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Y ’和价格几处达到均衡。试问:
(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提高税收,会对IS 、LM 和AD 曲线有何种影响?
(2)价格水平是如何调整增税所引起的非均衡的
?
图 增税的影响
【答案】(1)增税使IS 曲线向左移至IS' ,如图所示,在P 0的价格水平下,总需求减少,AD ,向左移至AD'. 如图所示,这时总产出y 1低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y*。
(2)如果价格可以白由变化,价格水平就会下降。从P 0下降到P 1,沿着AD' 曲线移动直到
LM 曲线向下移至LM 总需求重新等于y*。价格水平的下降使货币市场上实际货币供给增加,(P 1)。
利率从r 1下降到r 2,总需求增加到y*,经济重新恢复均衡。
2. 简述税收制度如何发挥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答案】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可以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得到发挥。
(1)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 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2)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自动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
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因此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3. 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答案】存货对厂商来说,像设备一样,能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当市场意料之外的需求增加时,存货可应付这种临时增加的需要; 同时,生产过程要顺利地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仓库也必须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备。至于商店,更需要储存必需的商品,才能随时满足市场顾客的需要。可见,存货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资本存量的一部分。GDP 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DP 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例如,某国某年生产了9000亿美元产值,但只卖掉了8500亿美元,还有500亿美元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GDP ,即被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存货的支出计入GDP 。
4. 解释“GDP=C+I+G+(X-M )”的内涵。
【答案】GDP=C+I+G+(X-M )是用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它表示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四方面支出的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2)消费支出C 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付。
(3)投资I 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在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无形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 为总投资,(或减少)
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4)政府购买G 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和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
(5)净出口(X-M )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X 表示出口,M 表示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5. 根据IS-LM 模型,在下列情况下,利率、收入、消费和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动?
(1)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
(2)政府增加税收;
(3)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
【答案】(1)当货币需求不变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意味着货币市场上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
(2)政府增加税收会使总支出减少,反映到IS-LM 模型体现为IS 曲线向左移动。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总支出减少使消费和收入减少。总收入减少,对货币交易需求减少。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会下降,导致投资增加。
(3)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根据平衡预算乘数,此时国民收入会增加,增加幅度为政府购买和税收变动的数量。增加政府购买会使总支出增加,反映到IS-LM 模型体现为IS 曲线向右移动; 增加税收会使总支出减少,反映到IS-LM 模型体现为IS 曲线向左移动。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最终会使IS 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利率上升、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和投资减少。
6. 影响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有哪些?
【答案】总供给曲线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促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田素有:
(1)劳动变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如果人们更偏好闲暇,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可得到的劳动量减少,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技术变动引起的移动。技术知识进步会使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量,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可得到的技术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5)预期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7. 除收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消费? 它们如何作用?
【答案】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它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原因,尤其是短期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会小于0,有时候它会大于1。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收入,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行为。
(1)利率。传统看法认为,提高利率可以刺激储蓄,但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提高利率是否会刺激储蓄,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一方面,当利率提高时,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