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72中国美术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北宋三大家

【答案】北宋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三大画家。开创了唐人所未开拓新画风,较为完善了中国山水画面貌。

(1)董源

字叔达,人称董北苑。善山水人物、云龙、牛虎,无所不能,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开创南派山水。他的山水画承荆浩、关仝的传统,变更方法,创用“披麻皴”,建立一种平和秀雅的风格。代表作有《潇湘图》《夏山图》等。

(2)李成

字咸熙,五代宋初画家。李成的山水画纯出于写实,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以画寒林平远著称。善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旷的空间,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所画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代表作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远图》。

(3)范宽

又名中正,字中立,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山水原型多从真山真水中汲取,因而作品具有峻拔深厚的艺术形象,雄阔唯美的气格,尤擅画雪景。代表作为《奚山行旅图》,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

2. 颧角石斧图彩陶瓮

【答案】颧鱼石斧图彩陶瓮,仰韶文化遗物,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瓮绘有鹤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图像组合具有一种主题意念。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3. 张彦远

【答案】张彦远,字爱宾,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家藏法书名画甚丰,精于鉴赏,擅长书画,无作品传世。张彦远继承和发挥了古人的某些论点,认为书以传意、画以见形,绘画具有和六经相同的社会作用,并以形似与神似的结合来解释谢赫的气韵生动说。代表作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等。

4. 屋漏痕

【答案】屋漏痕是书法术语,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它形象地比喻了横直划力匀而藏锋的用笔方法及艺术效果。行笔时不可一泻无余,笔管要一起一倒,笔锋时左时右,顿挫运行,犹如屋漏的水流沿泥墙缓缓滴下,蜿蜒下

注,形成鼓起的半圆型线条,笔画圆活、沉实、饱满,具有立体感、厚重感和流动感。

5. 月份牌

【答案】月份牌是一种集圆,它是融合中国传统工笔人物与西方擦笔水彩技法的新圈种。它诞生于19世纪末的上海,盛行于民国时期,20世纪30年代是月份牌广告的鼎盛时期。因其画面中除了人像插画、广告商品、公司名称外,还附有全年的月份年历,故被称为“月份牌广告”,或简称为“月份牌”。

6. 舞蹈彩陶盆

【答案】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二、简答题

7. 谈你对顾恺之“传神写照”论的认识。

【答案】(1)“传神写照”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提出的一种艺术理论,指绘画时要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人物的“神”

(2)含义:

①顾恺之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画人物之所以难,不仅难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征,而且更难在不容易表现人的精神面貌。

②顾恺之主张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想象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

(3)具体做法:

①画人物传神,重视点睛,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顾恺之认为只有将人物的神情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才能算是一幅传神的作品。

②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顾恺之在画谢媲像于岩壑中时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志趣将其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好像春蚕吐丝那样自然流畅。

(4)意义:

①顾恺之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以“传神”的形式进行绘画,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建设,说明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这种思想使绘画的表现领域不断扩大,表现的技巧不断的提高,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②顾恺之的“传神论”是对当今画家创作最有现实意义的理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神”,

不是什么玄虑空洞的东西,而是画家通过画面向观者倾诉自己的真切感受,是画家生活素养和技术修炼的结果。中国画家正是在探索“神”的基础上,把中国画创作逐渐推向了辉煌。如果撇开对顾恺之“神”的探索,就不能理解其“体态”和“气势”的理论依据及其重要性。

8. 简述《画品》的具体内容。

【答案】《画品》又名《古画品录》,南齐前后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著作。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书中除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

(1)《画品》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

(2)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标准“六法”,即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3)《画品》以绘画“六法”为理论核心,“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谢赫的《画品》及“六法论”是对古代绘画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

9. 元四大家有何共同的艺术特征? 各自有什么代表作品?

【答案】“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著名的画家一一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1)艺术特征

①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

②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赵孟影响,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他们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③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依据;

④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待文加以阐述;

⑤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独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2)代表作品

①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天地石壁图》、《九峰雪雾图》、《富春山居图》等。

②吴镇:《渔父图》、《雪竹图》等。

③倪瓒:《渔庄秋雾图》等。

④王蒙:《春山读书图》、《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葛稚川移居图》、《太白山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