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二·九运动

【答案】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Iz 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2. 科教兴国

【答案】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的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具体体现。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3. 护法运动

【答案】护法运动是1917年孙中山发动的维护《临时约法》、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的斗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召开国会。1917年7月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但实权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4. 大跃进运动

【答案】大跃进运动是1958〜1960年全国范围内试图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后达到高潮。“大运动。

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使得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最终难以为继。

5. 工业七十条

,是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六日党【答案】工业七十条,又名《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

中央起草的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的草案。该条例是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国营

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针对当时工业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相应的规定。该条例主要内容如下:①规定国家与企业之间实行“五定”、“五保”;②限制企业党组织对生产行政工作的干预过多,禁止把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引申到车间、工段和科室;③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④每个企业必须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⑤明确规定技术人员和职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⑥强调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⑦规定企业的主要管理权力集中在厂部;⑧规定企业必须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

6.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分析20世纪20年代湖南农民运动的一篇重要著作,发表于1927年3~4月的《战士》周报。文章强调农民革命斗争的重要性,对中国农村的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做了具体的分析,指出占农村人口70%的贫农,才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湖南农民考察报告》从对农民和农村土地问题的分析中,提出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7. 粮食统购统销

【答案】粮食统购统销是指建国初期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商品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统一供应的政策。为了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人民生活和国

1953家建设所需的最重要物资的供求矛盾,国家决定对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年10月首先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即对农民中的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一政策对保障城乡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稳定市场物价,促进三大改造,起了积极作用。

8. 反右倾运动

【答案】“反右倾”运动是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这次运动的重点是党政军机关。这次运动是完全错误的,是建国以来我党政治生活中的一次重大错误。在政治上,它使中国共产党内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都遭到了严重损害;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在经济上,打断了郑州会议以来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中国共产党内已有所克服的“左”倾思想和“左”的行动再次泛滥,并延续更长时间。

9.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议

【答案】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议是1977年8月13〜9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决定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工作会议。会议决定高校招生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不考试的做法,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这一决定,成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1977年,全国约有570万青年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大专院校从中择优

录取了27.3万名学生,新生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为高等学校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10.双百方针

【答案】双百方针是指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全

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该方针目的是为了发展、繁荣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在该方针的鼓舞下,一时间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活跃起来,但在1958年的反右风暴中中断。

二、论述题

1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答案】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来自实践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上的创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2)1950年与1952年,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热潮,同时,马、恩、列、斯的一些哲学著作也相继在中国出版,苏联的哲学教科书被介绍到中国。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观察和指导中国实(3)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际,分析了我国建设中的十对矛盾,并制定了处理方针。

(4)1963年12月到1965年,毛泽东一再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对人民的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哲学理论工作者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大量解释、传播和普及工作,促进人民思想上的解放。

12.战略决战的过程和意义。

【答案】(1)战略决战的过程

①1948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继续发动攻势,在各个战场上进一步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和战争形势。在中原、陕北、华北、东北等地都取得了巨大突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日益扩大并相继连成一片。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②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及同时期其他战场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军。

③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及其他部队,在邓小平、刘伯承等人的带领下,发动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歼灭了敌军大部分兵力。

④淮海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兵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1949年1月15日,解放天津,1月21日,傅作义接收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解放。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

(2)战略决战的意义

以三大战役为标志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也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它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