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重症医学习题集题库>相关专业知识题库

问题:

[单选,B型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 . 氧合指数≤200
B . PaO256mmHg,PaCO270mmHg
C . PaO278mmHg,PCWP>18mmHg
D . 通气/血流=0.8
E . 肺顺应性下降,VD/VT增加,有气流阻塞

患者女,61岁,汉族,工人,已婚。主诉失眠20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于20年前生气出现夜眠差,每晚睡眠3~4个小时,主要表现为入睡难、多梦、早醒,白天感困乏。发病3个月后来院治疗,服用地西泮5~10mg/d,阿米替林5mg/d等药物治疗,睡眠比较满意,10余天出院。以后每当睡眠差时就服用地西泮5~10mg,好转时停药。2年前换用艾司唑仑1~2mg/d,睡眠正常。2个月前因生气病情反复自服氯硝西泮6~8mg/d,仍觉睡眠表浅而就诊。本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神经衰弱。 焦虑症。 抑郁症。 神经症。 失眠症。 患者,女,57岁,突发右侧肢体乏力1小时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右侧肢体轻偏瘫,腱反射活跃,右侧Babinski征(+),左侧肢体功能未见异常。入院头颅CT报告"左侧基底节缺血性脑梗死"。对该患者的康复治疗原则,正确的是()。 A.右侧肢体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 及早消除炎症,水肿,促进神经再生。 利用腱反射,诱导随意运动。 抑制异常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增强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训练,为建立左侧肢体代偿运动模式做准备。 隐性感染的特点是() 病原体从体内被清除。 病原体潜伏在组织中。 病原体引起免疫反应,并发生明显的组织损伤。 病原体经常排出体外。 病原体未引起组织损伤但引起免疫反应。 急性重型肝炎() 点状坏死。 碎片状坏死或桥接坏死。 大片坏死。 点状坏死或轻度碎片状坏死。 大片肝细胞坏死并伴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患儿,女,7岁,由母亲牵左手下楼时,突然踩空滑倒,其母用力牵拉患儿左手,随后出现桡骨脱位伴桡神经深支损伤,体格检查时应发现以上哪一体征()。 拇指不能外展。 "虎口"部皮肤感觉消失。 伸拇、伸指关节障碍。 伸腕障碍。 拇指不能内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