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石河子大学医学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卫生

【答案】心理卫生又称心理健康,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简答题

2. 应激源有哪几类?

【答案】(1)躯体性应激源:指作用于人的肉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刺激物。

(2)心理性应激源:包括人际关系冲突,个体的强烈要求或过高期望,

(3)社会性应激源有两大类:一是客观的社会学指标:指经济、职业、二是社会变动与社会地位的不适应。能力不足或认知障碍等。婚姻、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差异。

(4)文化性应激源:是指因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改变造成的刺激或情境。

一、名词解释

1. 横断研究

【答案】横断研究通常选取几组在某些方面匹配的受试者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观察和评定,或者进行不同的处理及治疗,以比较其后果、效果和副作用。

二、简答题

2. 简述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答案】(1)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①焦虑、恐惧、害怕、担心;

②谨慎、择优心理;

③依赖心理;

④生与死的体验;

⑤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及家庭等。

(2)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①术前向病人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性作出肯定的保证; ②交待术中要承受的痛苦; ③对术后应用的引流管及其设备,术前应详细说明其作用,以免醒后害怕; ④对手术复杂威胁性大,心理负担重者在术前应树立手术大夫的威信,介绍周密的治疗方案; ⑤介绍同类病人的术后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

一、名词解释

1. 系统化整体护理

【答案】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整体医学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护理临床业务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突出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简答题

2. 如何做好儿童的心理保健?

【答案】儿童时期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关键,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独立意识的最好时期。

(1)抓住关键期,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儿童发展的过程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主题,即关键期。一般认为,婴幼儿阶段是人一生认识功能发展,特别是感知、母语等智力因素发展关键时期。随着神经细胞的迅速发展,适时地给孩子发展所需的不同颜色、形象、声音及触动觉、温度觉的相应刺激,这就给儿童一生认识功能发展奠定了较高的起点。3~7岁是人格、情感和意志发展的关键期。这段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坚韧的意志及与人交往的技巧和诚实、善良的品质、这都将使孩子受益终生。(2)家长与教师的身教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3岁以内的孩子对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很感兴趣。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身教作用。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在幼儿园和小学时,孩子心目中的老师将逐渐取代父母的地位。因此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每个老师都应懂得儿童心理。在启蒙教育中,婴幼儿心理健康直接依赖于父母与老师的心理素质与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