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科技大学842自命题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专业硕士]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某计算机处理器主频为50MHz , 采用定时查询方式控制设备A 的
次,则CPU 用于设备A
的
A. B.
c. D.
【答案】C 查询程序运行一次所用的时钟周期数至少为500。在设备A 工作期间,为保证数据不丢失,每秒需对其查询至少200的时间占整个CPU 时间的百分比至少是( )。 【解析】对于设备A , 每秒中查询至少200次,每次查询至少500个时钟周期,总的时钟周期数为100000, 又因为处理器主频为50MHz 。所以CPU 用于设备A 的I/0的时间占整个CPU 时间
的百分比至少为100000/50
2. 用哈希(散列)方法处理冲突(碰撞)时可能出现堆积(聚集)现象,下列选项中,会受堆积现象直接影响的是( )
A. 存储效率
B. 数列函数
C. 装填(装载)因子
D. 平均查找长度
【答案】D
【解析】哈希方法冲突会使在查找冲突的关键字时,还要根据冲突处理办法多次比较关键字,则直接影响了平均查找长度。
3. 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ps ,采用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 )。
A.600波特
B.1200波特
C.4800波特
D.9600波特
【答案】B
【解析】注意无噪声下的码元速率极限值B 与信道带宽H 的关系:
斯特公式——无噪信道传输能力公式是
而奈奎N 为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从
而可以得到波特率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
即
C=2400, N=4,因此波特率是1200, 答案是B 。
4. 下列部件中不属于控制器的部件是( )。
A. 指令寄存器
B. 操作控制器
C. 程序计数器
D. 状态条件寄存器
【答案】D
5. 下面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超线程技术在一颗处理机芯片内设计多个逻辑上的处理机内核
B. 多线程技术能够屏蔽线程的存储器访问延迟,增加系统吞吐率
C.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结构从来没有实现过 在本题中数据传输速率
D. 超标量技术是同时多线程技术在英特尔系列处理机产品中的具体实现
【答案】D
6. 某同步总线的时钟频率为100MHz , 宽度为32位,±也址/数据线复用,每传输一个地址或数据占用一个时钟周期。若该总线支持突发(猝发)传输方式,则一次“主存写”总线事务传输128位数据所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
A.20ns
B.40ns
C.50ns
D.80ns
【答案】C 。
【解析】总线的时钟频率为100MHz ,贝U 时钟周期为10ns 。数据是128位,总线宽度是32位,所以需要4个时钟周期,而传输地址还需要一个周期,所以传输一个128位的数据至少需要5个时钟周期,所以至少需要
7. 程序员利用系统调用打开I/O设备时,通常使用的设备标识是( )。
A. 逻辑设备名
B. 物理设备名
C. 主设备号
D. 从设备号
【答案】A
【解析】设备管理具有设备独立性的特点,操作系统以系统调用方式提供给应用程序使用逻辑设备名来请求使用某类设备时,调用中使用的是逻辑设备名,例如LPT1或C0M1等。而操作系统内部管理设备使用的是设备编号。
8. 已知字符串S 为
出现“失配”
A.i=l, j=0
B.i=5, j=0
C.i=5, j=2
D.i=6, j=2
【答案】C 模式串t 为采用KMP 算法进行匹配,第一次时,i=j=5, 则下次开始匹配时,i 和j 的值分别是( )。
【解析】模式匹配(KMP )算法对普通的暴力匹配的改进在于:每当匹配过程中匹配失败时,主串(本题为S )的指针(i )不需要回溯,而是利用已经得到的“部分匹配”的结果将模式串(t )向右“滑动”尽可能远的一段距离后,继续进行比较。模式串“滑动”的距离是由模式串(t )本身决定的,即t 的子串中前缀串和后缀串相等的最长长度。本题中第一次失配i=5, 字串为“abaab ”,其相等且最长的前后缀为“ab ”,一次下一个j=2。
9. CPU 对通道的请求形式是( )。
A. 自陷
B. 中断
C. 通道命令
D.I/O指令
【答案】D
10.先序序列为a , b ,c , d 的不同二叉树的个数是( )。
A.13
B.14
C.15
D.16
【答案】B
【解析】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定义为: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否则,访问根节点,然后先序遍历左子树,最后先序遍历右子树。本题中,结点a 为二叉树的根节点,左右子树的先序遍历可能存在下面四种情况:①左子树为空,bcd 为右子树;②b 为左子树,cd 为右子树;③bc 为左子树,d 为右子树;④bcd 为左子树,右子树为空。然后将左右子树继续分解,如第①种情况的右子树先序遍历(bcd )可能有:a. 左子树为空,右子树为cd ; b. 左子树为c ,右子树为d ; c. 左子树为cd ,右子树为空。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分解左右子树,直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可得第①和④种情况各包含5种不同情况,第②和③种情况各包含2种情况,因此总共有14种不同的二叉树。
11.若平衡二叉树的高度为6, 且所有非叶结点的平衡因子均为1,则该平衡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 )。
A.12
B.20
C.32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