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由三态跃迁机制产生的两种神经放电节律

关键词:动态跃迁,随机Chay模型,分岔,神经放电,噪声

  摘要


通过慢性结扎坐骨神经制备的外周实验性神经起步点模型在有关神经放电节律模式及其转迁中得到了一系列的应用。迄今,研究人员在实验性神经起步点这个实验模型中已经发现并记录到了丰富的神经放电节律模式,并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研究自发神经放电的内在动力学规律。随机共振现象的发现和提出,使得人们认识到噪声可以与系统协同作用而有利于系统信号的输出。神经电活动中也存在经随机共振或随机自共振等机制产生的自发放电节律,提示噪声对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可能参与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研究神经放电节律及噪声在神经系统运动中的作用有助于发现神经运动的一般规律以及噪声在生命活动中的存在和意义。神经系统随机运动的运动规律和产生机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实验性起步点中两种鲜见的三态跃迁节律,并借助非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对其运动性质以及产生机制进行了初探。
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 在实验性神经起步点两例神经单纤维上分别观察并记录到两种三态跃迁节律,分别表现为静息、周期1、周期2簇放电随机交替出现以及静息、周期2、周期3簇放电随机交替出现。
2. 确定性Chay模型数值仿真可以得到这样的加周期分岔:从静息到放电(从静息到周期m(m=1,2))、再从一种放电到另一种放电(从周期m到周期m+1(m=1,2))的两个分岔点可以非常接近,vc的小范围变动可以使得神经系统有三种不同的状态。
3. 从静息到放电(从静息到周期m(m=1,2))、再从一种放电到另一种放电(从周期m到周期m+1(m=1,2))的两个分岔点非常接近地加周期分岔背景下,加入适当的噪声(D=0.005)数值仿真得到与实验模型中类似的两种三态跃迁节律。揭示三态跃迁节律的产生机制为分岔点附近适当的噪声对使系统在三种状态之间随机跃迁。
4. 噪声对神经元运动状态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分岔点附近(分岔点双侧)噪声的扰动使得神经元系统在三种状态间随机跃迁,形成三态跃迁节律。
5. 噪声强度的改变使得神经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在同样的分岔背景下,同样的vc区间,当噪声强度为D=0.005时,神经系统的运动状态表现为三态跃迁;当噪声强度为D=0.0001时,神经系统的运动状态表现为两态跃迁。这说明噪声对系统运动状态的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噪声的有无,而且体现在噪声强度的大小。
6. 随机Chay模型中的两种三态跃迁节律具有以下性质:ISI一次回归映射图具有确定性结构;ISI原始数据为非线性短期可预报,长期不可预报;ISI统计直方图具有数个递减的峰。
以往实验性神经起步点中的随机运动是在两种状态之间的跃迁,而本研究发现并记录到的两种节律为神经系统在三种状态之间的跃迁。理论分析揭示当神经元系统接近从静息经分岔到放电的临界状态,且从静息到周期m的分岔点与从周期m到周期m+1的分岔点非常接近时,在噪声的作用下系统运动在静息、周期m、周期m+1三种状态之间随机跃迁,从而形成了这两种三态跃迁节律。
基于三态跃迁节律的随机共振或者随机自共振还有待研究,三态跃迁节律的生理学意义以及对三态跃迁节律的性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