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620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河流基准面? 影响河流纵剖面发展的因素?
【答案】河流基准面是指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面,又称河流侵蚀基准面和侵蚀基准面。 (1)以落差为纵轴,距河口的距离为横轴,据实测高度值定出各点的坐标,连接各点即得到河流的纵断面图,河流纵断面能够很好地反映河流比降的变化。
(2)河流纵断面分为四种类型:全流域比降接近一致的,为直线形纵断面;河源比降大,而向下游递减的,为平滑下凹形纵断面;比降上游小而下游大的,为下落形纵断面;各段比降变化无规律的,可形成折线形纵断面。
(3)流域内岩层的性质、地貌类型的复杂程度及河流的年龄,都影响纵断面的形态。在软硬岩层交替处,纵断面常相应出现陡缓转折。山地和平原、盆地交接处,纵断面也发生变化。年轻河流纵断面多呈上落形或折线形;老年河流则多呈平滑下凹曲线形。后者有时被称为均衡剖面。
2. 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答案】土壤学家B.P . 威廉斯把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概括为地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和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具体表现在土壤肥力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其中植物有效养分的积累又是这一过程的最大特点。
(1)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以岩石的风化过程和风化产物的淋溶剥蚀过程最为重要:
①风化过程对土壤系统来说是主要的一种输入过程:形成次生矿物、释放养分、通透性、吸收保蓄能力;
②淋溶剥蚀过程是主要的一种输出过程:物质流失,有效养分不能集中于表层。正常使土壤物质更新,促进土壤的正常发育;停滞或加速则使土壤的正常发育发生变化。
(2)生物小循环在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吸收、归还、分解。对土壤肥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具有重大意义。
(3)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关系。
风化产物的淋溶过程主要使养分流失与分散;整个生物活动过程则主要造成养分的保存与集中。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整个地质大循环中一部分物质的小规模循环。土壤发育的尺度介于大循环与小循环尺度之间。
3. 土壤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
【答案】(1)土壤发生分类
土壤发生分类的思想与原则是强调以土壤本身属性为依据,强调土壤属性、成土过程和成土因素的统一。但在应用这一分类系统进行野外土壤调查时,往往将极大的注意力放在土壤与成土因素与地理景观的相互关系上,因而叫做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派别。
(2)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系统分类是根据土壤本身的性质分类土壤,只是将发生理论作为选择土壤分异特性时的参考,以达到将类似发生的土壤归集到同一类别中的目的。
4. 以你所在地区的实例说明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答案】河流是所在流域内自然地理背景下的产物。河水是以不同形态和经过不同转化途径的降水为补给来源的。
(1)地理环境对河流的影响
①河流的地理分布受气候的严格控制
湿润地区河网密集,径流充沛,而干旱地区河网稀疏、径流贫乏,实际上,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源的补给形式及其比例、水位、流量及其季节变化,结冰与否及结冰期长短等,无一不受气候条件制约。河流是气候的镜子。
②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对径流发生影响。
如流域海拔高度、坡度和切割密度直接影响着径流汇聚条件,地表物质组成决定着径流下渗状况,植被则通过对降水的截留影响径流等。
(2)河流对地理环境也有显著的影响
①河流既是山地景观的创造者,又是大小冲积平原的奠基者,还是内陆和海洋盆地中盐类的积累者。
②荒漠地区绝大多数绿洲的形成与河流有密切的联系。流入干旱区的河流,不仅给那里带来水与细粒土,而且使荒漠河岸林和灌溉农业得以发展,从而形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景观。
③河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交通、运输、灌溉、发电和水产事业等方面都为人类带来了重要财富。
5. 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生物种群
生物种群是指占据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群。种群是由个体组成的,但当生命组织进入到种群水平时,生物个体己成为较大和较复杂的生物系统的一部分。此时作为整体的种群出现了许多不为个体所具有的新属性,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分布格局和某些动物种群独有的社群结构等。
在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进化和表达种内关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
本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对象。种群生态学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2)生物群落
群落是生物经过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间相互适应而形成的比种群更复杂更高一级的生命组建层次。生物群落是指若干个生物种群有规律地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生物体系。群落由于组成成分中生物类别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和名称,如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等,它是人们为研究方便而划分的。生物群落虽是存在于自然界的整体,但其中以植物群落最突出且引人注目,在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中所起作用也最大。一个地区全部植物群落的总体叫做该地区的植被。如北京的植被、秦岭山地的植被都是指该地区的全部植物群落。
6. 简述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包含的一个层次。
【答案】由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己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
(1)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又称物种岐异度,是生物界一个较为崭新的概念,主要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简单来说,是指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①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②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
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它是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③生态(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7. 存在生物圈是地球地理环境的一大特征,生物在地理环境中起着什么作用?
【答案】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根本作用: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从环境中吸取水分、养分,在太阳的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被各级动物食用,同时,植物的秸秆、动物死后被微生物分解,最后又回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即生物循环。生物循环可以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