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853计算机网络(计)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试将以下的IPV6地址用零压缩方法写成简洁形式:

(1)

(2)

(3)

(4)

【答案】零压缩,即一连串的零可以用一对冒号所取代,一个地址只能使用一次零压缩。此外,可将每个分组前导零位去除做简化表示,但每个分组必须至少保留一位数字。

(1)

(2)

(3)

(4)

2. 狭义的IP 电话和广义的IP 电话都有哪些区别?IP 电话都有哪几种连接方式?

【答案】狭义的IP 电话就是指在IP 网络上打电话,所谓“IP网络”就是“使用IP 协议的分组交换网”的简称。这里的网络可以是因特网,也可以是包含有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的互联网,不过在互联网中至少要有一个IP 网络。而广义的IP 电话则不仅仅是电话通信,还可以是在IP 网络上进行交互式多媒体实时通信,甚至还包括即时传信IM 。

IP 电话的连接方式:①两个PC 机用户之间的通话;②PC 机到固定电话之间的通话;③两个固定电话之间打IP 电话。

3. 假定站点A 和B 在同一个10Mb/s以太网网段上,这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现假定A 开始发送一帧,并且在A 发送结束之前B 也发送一帧。如果A 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那么A 在检测到和B 发生碰撞之前能否把自己的数据发送完毕?换言之,如果A 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能否肯定A 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 所发送的帧发生碰撞?(提示:在计算时应当考虑到每一个以太网帧在发送到信道上时,在MAC 帧前面还要增加若干字节的前同步码和帧定界符)

【答案】假设在时间t=0比特时间,A 开始传输一巾贞,A 传输一个512+64比特时间的最小长度帧。因此A 将在t=512+64比特时间完成帧传输。在最坏的情况下,B 在t=224时开始发送数据,t=224+225=449,B 的第一个比特到达A 。因为

第 2 页,共 30 页 所以A 在完成传输前一定会监测到碰

撞。

如果A 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监测到碰撞,那么就能肯定A 所发送的帧B 不会和发送的帧发生碰撞。

4. 重新考虑上题文件分发任务,但采用P2P 文件分发方式,并且每个对等方只能在接收完整个文件后才能向其他对等方转发。试计算文件分发到所有N 个对等方的最短时间。

【答案】当服务器向某一个对等方传送完文件F 时,此时用时,此时变为2个服务器开始向其他的对等方上传一次文件,传送完毕时又耗时,系统中变为4个服务器,依此类推可以得到经过X 轮循环后,总共耗时

系统中有N+1个文件,即时间为 得出所以文件分发到所有N 个对等方的最短

5. 分两种情况(使用子网掩码和使用CIDR )写出因特网的IP 层查找路由的算法。

【答案】(1)划分子网,使用子网掩码的情况:

①从收到的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IP 地址D ;

②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逐个进行检查;用各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 逐位相“与”(AND 操作),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把分组进行直接交付(当然还需要把D 转换成物理地址,把数据报封装成帧发送出去),转发任务结束。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③;

③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 的指明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④;

④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用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 逐位相“与”(AND 操作),其结果为N 。若N 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该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⑤;

⑤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⑥;

⑥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2)使用CIDR 的情况

①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站的IP 地址D , 得出目的站的网络号为N ;

②若N 就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一个网络号,则不需要再经过其他的路由器,而直接通过该网络将数据报交付给目的站D (这里包括将目的主机地址D 转换为具体的物理地址,将数据报封装为MAC 帧,再发送此帧);否则,执行③;

③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 的指明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④;

④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IV 的路由,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

第 3 页,共 30 页

执行⑤;

⑤若路由表中有网络前缀一项,就表示使用了CIDR , 这时应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用掩码进行和目的站IP 地址D 相“与”的运算,设得出结果为M 。选择M 对应的目的站网络号中网络前缀最长的一行,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站路由器;否则,执行⑥;

⑥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递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⑦;

⑦报告路由选择出错。

6.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案】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的服务。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 中被称为服务原语。

7. 为什么需要进行报文鉴别,鉴别和保密、授权有什么不同,报文鉴别和实体鉴别有什么区别?

【答案】使用报文鉴别是为了对付主动攻击中的篡改和伪造。许多报文并不需要加密但却需要数字签名,以便让报文的接收者能够鉴别报文的真伪,然而对很长的报文进行数字签名会使计算机增加很大的负担,当我们传送不需要加密的报文时,应当使用比较简单的报文鉴别。

鉴别是要验证通信的对方的确是自己所要通信的对象,而不是其他的冒充者。而保密是指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即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授权涉及的问题是所进行的过程是否被允许。

报文鉴别是对每一个收到的报文都要鉴别报文的发送者,而实体鉴别是在系统接入的全部持续时间内对和自己通信的对方实体只需要验证一次,实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进程(客户或服务器)。

8. 对象TCP 的OBJECTIDENTIF1ER 是什么?

【答案】对象TCP 的OBJECTIDENTIFIER 是{1.3.6.1.2.1.6}。

9. 假定有一种双绞线的衰减是

减降低到多少?

【答案】使用这种双绞线的链路的工作距离为:

第 4 页,共 30 页 (在1kHz 时),若容许有20dB 的衰减,试问使用这种双绞线的链路的工作距离有多长,如果要使这种双绞线的工作距离增大到100公里,问应当使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