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反映到思想文化上,必然要求指导思想多元化。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指导思想依然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一个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也必然在思想上居于统治地位。
(2)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非统治阶级的思想同时存在,但它们是不平等的,只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才能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全补会的指导思想。在历史上,虽然有的统治阶级鼓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但从不真正实现过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经济制度要求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指导思想的只能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一一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就会迷失方向。
(4)“指导思想多元化”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论调的实质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因此,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虽说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但从其革命性质上来看,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3.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共产党不是工人阶级政党。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一个政党的性质体现在它的行动纲领,而不是党员的出身成分。
(1)列宁指出:“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
(2)只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工人阶级的立场,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符合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和路线,即使党内的工人成分不占多数,也可以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中国共产党建党时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由十这部分同志率先接受了与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抛弃了原来的阶级立场,具备了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条件,并且经过了严格的考察和考验,所以我们党并没有改变其先进性。因此,那种因为党内非工人出身的党员数量大,就怀疑党的工人阶级性质的看法,是不对的。
(4)当然,也要指出,由于我们党内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多,加重了党内教育的任务。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注意在工人特别是产业工人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不论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还是其他人要求入党,都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注意思想改造,坚持不懈地同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真正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锻炼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1)社会卞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己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己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火,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已成为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己经确立。
(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工人阶级己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己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4)在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过渡时期存在的无产
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己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因此,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错误的。
二、概念题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答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集中力量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在一定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战线上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3)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4)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6. 统一战线
【答案】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在一定的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