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聊城大学生物制药研究院624细胞生物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化学渗透假说

【答案】化学渗透学说是由英国生物化学家 于1961年提出的用来解释氧化磷酸化

这一学说具有大量偶联机制的假说。该学说认为: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质子从线粒体内膜的里层向外层转移,形成跨膜的氢离子梯度,这种势能为氧化磷酸化反应提供了动力,合成了

子传递、质子电化学梯度建立、

2. 残余小体

【答案】残余小体磷酸化的关系。 的实验证明,得到公认并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奖。化学渗透学说可以很好地说明线粒体内膜中电是指次级溶酶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被消化的小分子物质被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而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在溶酶体中所形成的结构。

3.

【答案】的中文名称是凋亡小体。凋亡小体是指细胞凋亡时,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等聚集在一起,被反折的细胞膜所包形成的结构。从外观看,细胞表面产生许多泡状或芽状突起,随后逐渐分隔,形成单个的凋亡小体。

4. 基因打靶

【答案】基因打靶是指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位点,达到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基因的一项技术。基因打靶技术是一种定向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通过对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定向修饰包括基因灭活、点突变引入、缺失突变、外源基因定位引入、染色体组大片段删除等,并使修饰后的遗传信息在生物活体内遗传,表达突变的性状,从而可以研究基因功能等生命科学的重大问题,以及提供相关的疾病治疗、新药筛选评价模型等。

5. 干细胞

【答案】成体的许多组织中都保留一些未分化的细胞,当机体需要时这些细胞便可按发育的途径分裂分化产生特定的细胞。机体组织中这种未分化细胞称为干细胞。

6. 双信使系统

【答案】

双信使系统

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的一种信号系统。

是指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胞外信号被膜蛋白和途径,实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

7. MTOC

【答案】MTOC 的中文名称是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组织中心是指具有起始微管组装和延伸的细胞结构,细胞内的微管组织中心包括中心体和位于纤毛和鞭毛基部的基体等。MTOC 不仅为微管提供了生长的起点,而且还决定了微管的方向性。靠近MTOC 的一端由于生长慢而称为负端;远离MTOC —端的微管生长速度快,称为正端,所以正端指向细胞质基质,常常靠近细胞质膜。

8. 氯霉素

【答案】氯霉素是由链霉菌属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可与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抑制方式是,抑制肽基转移酶(因子)活性,使其不能形成肽键。

9.

【答案】kinesin 的中文名称是驱动蛋白的中文名称是细胞质动力蛋白。二者均属于微管马达蛋白,主要负责为物质沿着微管运输提供能量。

二者的区别在于沿微管运动的方向不同。驱动蛋白从微管的(一)端移向微管的(+)端,是正端走向的微管发动机;细胞质动力蛋白是负端走向的微管发动机,担负小泡和各种膜结合细胞器的运输任务,同时还是细胞分裂中染色体运动的动力来源。

10.分裂中期阻断法

【答案】分裂中期阻断法

仙素、秋水酰胺和

周期同步方法。

是指应用可以抑制微管聚合的某些药物,如秋水等,从而有效抑制细胞分裂器的形成,将细胞阻断在分裂中期的细胞

二、简答题

11.在某些生物发育的特定时期,一些细胞的染色体形态会发生巨大变化,简述这些染色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答案】在某些生物发育的特定时期,一些细胞的染色体形态会发生巨大变化即巨大染色体,目前发现的巨大染色体包括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两种。

(1)多线染色体

①结构特点

它由一系列交替分布的带和间带组成,呈现多线性,体积巨大,多线染色体某些带区变得疏松膨大呈泡状。

②功能

胀泡是基因转录活跃区域。

(2)灯刷染色体

①结构特点

它是一个二价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由轴和侧环组成,轴心为DNA , 基质为RNP 。

②功能

灯刷染色体的形态与卵子发生过程中营养储备是密切相关的。

12.用于转录的聚合酶能用来合成复制所需的引物吗?

【答案】一般是不能的。因为存在几个问题:

(1)用作合成引物的

分布在引物酶需要每隔数百碱基就起始一次,比每隔一定距离进行配置的启动子要频繁得多。因此起始作用需要以一种不依赖启动子的方式进行,或者要有更多的启动子上,两者都会对转录的调控产生问题。

引物比短得多,因此,引物酶要比转录酶更频繁地终止,终止

病毒却能利用宿主的聚合酶来合成复制毋需终止子序列,或者需要更多的终止子出现。因此,在进化中出现了各(2

)复制所需的

必须自发进行,即具特殊性质的酶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一些小的所需的引物。

13.活性染色质在生化上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案】活性染色质在生化上主要有以下特征:

(1)活性染色质很少有组蛋白

(3)核小体组蛋白

(4)核小体组蛋白

(5)非组蛋白

与其结合; (2)非活性染色质比较,组蛋白乙酰化程度高; 很少被磷酸化; 在许多物种很少有变异形式; 和只存在于活性染色质中。

14.细胞质膜外表面也存在M6P (甘露糖-6-憐酸)的受体蛋白,试解释其功能。

【答案】M6P 受体蛋白是反面高尔基网络上的膜整合蛋白,能够识别溶酶体水解酶上的M6P 信号并与之结合,从而将溶酶体的酶蛋白分选出来,然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将溶酶体的酶蛋白装入

M6P 受体蛋白主要存在于高尔基体的反面网络,分泌小泡。但在一些动物细胞的质膜中也有存在,

功能为防止溶酶体的酶不正确地分泌到细胞外。

受体蛋白同M6P 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它在pH 为

下与M6P 结合,而在酸性条件下的条件脱落。细胞质膜表面pH 呈中性,溶酶体的酶蛋白在这种条件下与M6P 受体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可通过内吞作用将分泌出来的溶酶体酶重新包装在小泡中并送回到细胞内,M6P 受体可重新返回细胞膜,反复使用。

15.两个珠蛋白基因(每个来自号染色体中的一条)的测序表明其中一个基因有突变。能否仅凭这个信息判断,此人会成为遗传病的携带者并遗传给后代?还需要哪些信息来进一步证明?

【答案】基因中存在突变并不一定意味着所表达的蛋白质就有缺陷。例如,密码子突变后仍编码同一个氨基酸,并不会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或者,突变可能在蛋白质中使氨基酸变成另一种氨基酸,但此氨基酸所处的位置对蛋白质的折叠或功能并不重要。在确定这种突变是否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