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聊城大学美术学院617艺术学概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审美期待

【答案】审美期待是艺术鉴赏的准备阶段。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和欣赏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示,它使接受者具有期待视野,并希望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得到满足。审美期待是接受者进行艺术鉴赏的心理前提,它影响着接受者与艺术作品的交融互动,影响着再创造的积极发挥,影响着艺术鉴赏的现实展开。

2. 虚拟演播室

【答案】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虚拟演播室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诸多优越性:①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以360℃旋转; ②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的想象空间,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 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但虚拟演播室的价格昂贵,其普及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3. 清初四王

【答案】清初四王,又称“江左四王”,是清初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祈的合称。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四王”以山水画为主,绘画具有“中和”之美,能使人消除偏激浮躁之气,涵养一颗平和仁爱之心。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四王”之首。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笔墨苍润松秀,而丘壑少变化。他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代表作品有《西田集》、《西庐画跋》、《浮岚暖翚图》等。王鉴(1598~1677),字元照,王世贞孙,其画善用中锋尖笔,披麻间解索皴画山石,皴法细密,墨色浓润清逸。亦能画青绿山水,烘染得法,研丽融洽,意趣简淡。代表作品有《梦境图》、《秋林山色图》、《秋山图》等。王翚(1632~1717),字石谷,其山水画虽以临古入手,但并非专摹一家,比较注重写生。他贯通诸家,以南宋笔墨,运北宋丘壑,创造出秀润多姿的风格和面貌。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王时敏之孙,代表作有《烟浮远岫图》等。

4. 古典主义音乐

【答案】古典主义音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一是指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即“维也纳古典乐派”; 二是泛指17、18、19三个世纪的音乐创作,其中包括古典时期以前的巴洛克音乐、罗可可音乐和古典时期以后的浪漫派音乐,也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

乐。

5. 戏剧的“三一律”模式

【答案】“三一律”是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指戏剧的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单一,每剧限写发生在一天之内、同一地点的单一情节的故事。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里哀。这种规则有利于剧作情节简练集中,但作为清规戒律,却束缚了戏剧的发展。18世纪以后,三一律逐步被打破。

6. 阿尔都塞

【答案】阿尔都塞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他将结构主义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 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一步提出了多兀决定辩证法,或者结构的辩证法。

7. 尼采

【答案】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尼采猛烈地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尼采的哲学思想影响。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不合时宜的考察》等。

8. 综艺脱口秀

【答案】综艺脱口秀是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脱口秀”一词是从英语词组“talk show”音译而来的,“脱口秀”这一节目类型最早出现在美国《Tonight show 》。脱口秀节目一般都有一列嘉宾席,通常由有学问的或者对节目的特定问题有特殊经验的人组成。我国内地第一档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于2004年在东方卫视播出,其余著名的综艺脱口秀节目有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天津卫视《今夜有戏》等。

9. 艺术心理定势

【答案】艺术心理定势是指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形成的习惯一时和习惯无意识。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也就是长期反复运用的艺术知识、审美观念、创作经验和世界观等形成了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作为主体的既定心理态势,对以后进行的艺术活动发挥着充分准备和预先指向的作用。

10.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

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二、简答题

11.结合第一章的有关内容,试论艺术美。

【答案】(1)艺术美的根源

①艺术美是现实美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就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而言,现实美是第一性的,艺术美是第二性的。现实美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现实事物的美,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深化和升华,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

②现实生活是艺术作品艺术美的源泉

现实生活是人类社会多种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情感生活等等)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现实整体。从价值上来说,它既包含着真善美,也有假恶丑。从时间上来说,就是它的当代性,即包含着过去和未来时间维度的当代性。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当代性。现实生活的当代性是它有着自己历史时期的根本问题、主要趋势和特殊矛盾。

③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来自自然界的美

印象派美术作品中的光与色,中国山水画中意境的特定美感都是艺术家们研究自然,“外师造化”,“行万里路”的结果。所以,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的物化形态。

(2)艺术美的条件

①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是艺术作品艺术美的必要条件

美的艺术作品必须是完整的,其内容与形式必须是和谐的、统一的。内容与形式的任何不协调、不适应以至相分裂,都会破坏艺术作品的完整,当然更谈不上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②作品的意蕴、意境、风格与格调

一件艺术作品若能创造出一种意境,也就是能够描绘出现实的活生生的情景,做到情景交融,就会有一定吸引人的力量; 而若能创造出一种风格,也就是能够表现出与独特的意境相应的气派,就能加深欣赏者的印象和感动,这样的作品就具备了艺术美的条件。

③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

真是艺术美的基础,善是艺术美的前提。一切创造了艺术美的作品,都必定以其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充分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真理,同时又都突出地体现出艺术家真挚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的善。

(3)艺术美的特征

①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艺术美不是复制现实的原本状态,而是在艺术美中注入了艺术家的理想和愿望,从而使它在思想上具有导向性,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深化和升华,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