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理论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播效果

【答案】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 受众

【答案】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受众是新闻媒介积极的参与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为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在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受众都在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

3. 新闻活动

【答案】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如在茶坊中,在车船上,在亲戚朋友聚会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打听新闻。信件、传真和电话中也有新闻。现在,手机短信正成为人们相互传递新闻的重要途径。另外,开会、听报告、研究工作,同样可以了解到不少新闻。这些都可以算作新闻活动。

4. 延缓性新闻

【答案】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例如,天气渐渐热起来了,物价在慢慢降低,青少年的平均体重逐步增加等。它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述。

5. 使用与满足

【答案】这是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它与从传播者的角度研究理论的国完全不同。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包括解闷消愁、人际关系、确认自我和监视环境。

6. 发展新闻学

【答案】发展新闻学由西方一批学者和发展中国家一批学者共同探讨而得出。发展新闻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虽然在表述和应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从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育。

7. 便士报

【答案】便士报又称美分报,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廉价报纸。因购买报纸只需要1便士,故称便士报。世界上第一份便士报是美国的《纽约太阳报》。便士报的主要特点是廉价、大众、广告、传媒,其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得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8. 沃尔夫通讯社

【答案】沃尔夫通讯社是指德国第一家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纳德·沃尔夫,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后来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1859年起,沃尔夫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新闻稿交换合约,成为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夫社以及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议”,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沃尔夫社负责的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北欧、俄国、巴尔干等地。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将其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9. 政治性报纸

【答案】政治性报纸是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多由政党、政治团体、国家机关来主持,用以宣传一个政党、政府的政治主张、纲领、政策。报纸新闻以政治、经济、军事等硬新闻为主,并且非常重视言论,如中国的《人民日报》、日本的《赤旗报》、意大利的《团结报》等。

10.议程设置理论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三个:①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②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 ③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二、简答题

11.简述长尾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答案】(1)长尾理论的主要内容长尾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 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帕累托分布特征的一个日语化表达。即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2)长尾理论的应用

Google 是一个最典型的长尾公司,其成长历程就是把广告商和出版商的长尾商业化的过程。数以百万计的小企业和个人,此前他们从未打广告,或从没大规模地打广告。他们小得让广告商不屑,但Google 的Adsense 降低了广告门槛,广告不再高不可攀,它是自助和价廉的。另一方面,对成千上万的Blog 站点和小规模的商业网站来说,在自己的站点放上广告已成举手之劳。Google 目前有一半的生意来自这些小网站而不是搜索结果中放置的广告。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代表了一个巨大的长尾广告市场。

12.媒介融合会给传媒业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1)媒介融合的含义

“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 ),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 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换言之,“媒介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2)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媒体融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①媒体融合带来了媒体结构的转变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之间固有的分野被打破,原本径渭分明的界限日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媒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生状态。

②媒体融合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新闻教育带来新的课题

媒介融合要求新闻记者实现技能多样化、跨媒体化的转变。今后媒体函需的将是那种会采访、能写作、可拍照的复合型记者,是博采众长、胜任多种报道形式的全能型记者。当然,技术革新究其实质只是传播方式上的变革,新闻学的专业原则和基本理论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如何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