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我国出土简牍总数已逾20万枚,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提供了丰富资料。汉简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汉代西北地区烽燧遗址中有少量书籍出土,但因为多属于小学字书或方技小术,学者们未能充分重视。从文化学习与文化素养角度去看,遗址中少量书籍反映了戍卒、戍吏中存在文化学习活动,从中我们可了解边塞地区遴选官吏的制度和低层官吏的文化素养。全文分五个部分来论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目前研究状况。 第二部分是戍卒小学层次学习。分三个小部分来论述:1.对《苍颉篇》、《急就篇》的学习;2.对六甲的学习;3.对九九术算术的学习。我们研究发现:我国出土多批汉简中,凡有汉简出土处,往往都会有《苍颉篇》、《急就篇》并辅助之大量习字简,同时还有写有六甲和九九术、算术内容的简牍。我们认为这是与《苍颉篇》、《急就篇》作为小学字书,是文化学习入门课本的社会功能密切相关的,说明小学字书在西汉晚期已盛行及於边郡。戍卒中存在小学层次的文化学习,内容包括小学字书、干支知识和算术知识等方面。 第三部分是戍吏较高层次学习。分三个小部分来论述:1.论语方面;2.有关五经方面;3.诸子及其它方面。我们研究认为:书籍是学习活动的一个很重要载体,汉简有《论语》、《易》、《春秋》三传、《尚书》、诸子书、与《列女传》及《史记o滑稽列传》内容有关的残简,说明这类书籍已流传至边郡屯戍区,戍吏中存在较高层次文化学习。 第四部分是从屯戍文书看汉简低层官吏的文化素养。分两个部分来论述:1.文书记录在屯戍生活中的作用;2.低层官吏的文化素养。我们研究认为:在屯戍生活中,文书记录起着组织,控制,管理的作用。文书衔接各层机构。在整个军事机构中,候官介于位处后方的都尉和前方的候燧之间。候官管理前方的候燧,向它们传达都尉的命令,同时向都尉报告前方的情况。候燧把情况以簿籍的原始形态上交候官。候官是有条件编写政府报告的最低军事机构。戍吏是文书记录执笔者。低级官吏也就是基层戍吏,如燧长、候长、士吏等,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低层官吏在考核时,要具备"能书、会计、知律令"等方面的文化素养,我们研究认为"懂历法"也是低层官吏要具备的。 最后部分是文章结语:戍吏为满足工作需要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这种文化素养只要具备启蒙文化水平就足矣。按汉代选吏标准,因边塞地区吏员缺乏,从戍卒中能背书习字者中直接培养选拔。戍卒多以《苍颉篇》、《急就篇》等为识字书,以求为吏。汉简中还有《论语》等其它典籍,只不过数量较少,而对其学习使用者应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者,我们认为是戍吏。以小学字书居多的简牍典籍出土,昭示着屯戍区遗存的时代信息和重视文化学习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