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逐渐进入到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的社会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作为一个概念,自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首先提出以来,已涵盖了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品德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求,其内涵还在随着人们对它的不断重视和深入研究而得到丰富和拓展。这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世界各国纷纷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当中。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和认知工具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去,就像其他的教学工具一样,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让学生能够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待事物的态度,同时发展学生更高级的思维能力,能够从更高的层次看待面对的学习任务和问题,最终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涉及到教师、教学设施、信息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而在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这对处在整合过程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获取和加工处理信息资源,增强信息传递和创造的能力,才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起来。因而教师所具备的信息素养便成为整合深入发展、永不停滞的不竭动力。所以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深入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应该是具有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是介于基础性信息素养和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之间的中间层信息素养。它主要指教师在信息社会中,在教学的设计环节和教学中,根据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加工、创造和传递信息特别是教育教学信息的修养和能力,在其内容上主要包括教师信息知识、教师信息意识、教师信息意向、教师信息能力、教师信息道德五个方面。教师的信息素养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有所提高。
本文从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出发,首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期望使得那些容易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混淆的教师明确何为整合,而且使得本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其次全面考察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各个要素,基于这些要素对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且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实际调查所发现的问题,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思路;第二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包括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含义的介绍;第三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分析,界定了素养、信息素养和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各个要素;第四章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在对实际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结果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当今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