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财经大学保险硕士435保险专业基础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c+i+g+(x-m )而不是y=c+i+g+tr +(x-m )?
【答案】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政府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造成总需求的重复计算。
2. 货币政策效果与IS 和LM 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答案】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根据IS-LM 模型,变动货币供应量会导致LM 曲线平移,从而与IS 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前后均衡收入的变化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形状,即取决于曲线的斜率。
(1)在LM 曲线不变时,IS 曲坦,即曲线斜率越小,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好; 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差。
这是因为IS 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系数d , IS 曲线越平坦意味着d 值较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较明显。当LM 曲线由于货币政策而移动使得利率变化时,d 值较大会导致投资需求变化很多,从而国民收入也会有较明显的变化,也即货币政策效果较好。
(2)在IS 曲线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即曲线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这是因为,当LM 曲线较平坦即斜率较小时,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 较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当货币供给量变化引起利率变动时,较小的利率变动就能够产生较多的货币需求变动,从而使货币市场重新均衡。也就是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利率影响很小,从而不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也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差。
3. 在IS 和LM 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为什么?
【答案】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S 和LM 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时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IS 和LM 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这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企业投资
意愿也较差,这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 曲线离rs 曲线坐标图形上的原点O 较近,当这样的IS 和LM 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收入。
4. 简述投资乘数的形成原因及推导过程。
【答案】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问的比,也就是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
投资乘数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消费者都会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因此,产生如下的消费增量循环:
投资增加→群体1销量增加,故而收入增加→群体1消费增加→群体2销量增加,故而收入增加→群体2消费增加→……如此循环,投资增加1单位后,整个社会的消费量会增加几倍,也就导致GDP 大量增加,其增加额超过初始投资的增加额。
(2)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有:
则有:,
。 从而投资乘数为:
5. 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考察浮动汇率下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答案】如图所示,假定政府采用紧缩性则政政策,比如政府减少政府购买或增税,这种紧缩性则政政策使IS*曲线向左移动,导致汇率下降,而收入水平保持不变。其原因在于:政府减少政府购买或增税,国内利率下降,从而国内资本迅速流出,导致本币贬值,本币贬值增加了净出口,从而抵消了紧缩性财政政策对收入的影响。
图 浮动汇率下的财政紧缩
二、论述题
6. 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一国的经济出现高增长和高投资时,这个国家的失业率应该下降。事实卜,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也确实体现了这一规律。但是中国的情况却似乎并不遵循这一规律。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超过8%,投资也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某些行业甚至出现了投资过热的情况。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到2007年6月底,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反而上升到4.1%,失业人数近800万。请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失业现象表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规律。
【答案】根据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高增长和高投资时,社会的经济形势发展前景看好,企业需要更多的雇员,因而失业率应该下降。但我国在经济出现好的增长势头时,城镇登记失业率反而上升到4.1%,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失业情况,因此该指标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原因在于:
①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考察对象是城镇人日,因而将占我国人日总数很大比例的农村劳动力排除在外。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体制的国家,农村劳动力占了70%左右,城市劳动力只占30%多。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不能统计,因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考察对象具有局限一阵,
②大量农民工的存在。我国的农民工总数达2亿多,这些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实际上是城镇就业人口,但是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工并不会登记就业和失业情况。因此即使我国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也不会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同样,当农民工失业时,从经济社会看,这应该反映在社会失业的统计上,但是他们并不会登记,因此也不反映在城镇失业人口上。
③即使城镇人口失业,也不一定会自愿登记失业。我国原先一直以工作单位为基本的社会纽带,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很多实际失业人员还挂靠在原国有单位上,而不会自愿登记失业。同样,由于传统上认为失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很多实际失业的人员也不愿意登记,而愿意慢慢找工作。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城镇登记失业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失业情况。实际上,我国的失业和隐性失业率远远高于4.1%。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除了受经济形势影响外,由于大量实际失业人口的存在,此指标更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认识程度的提高,更多失业人口愿意登记失业,这个因素就肯定会造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水平的提高,即使社会实际失业率水平降低了。
(2)从我国经济结构看,经济发展并不意味我国失业率降低。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由于现代机器的使用,劳动生产率比以前更高了,因此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即使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工厂也不需要多余的职工。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在我国现有经济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其具体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的劳动弹性持续降低。在我国三大产业中,工业的技术水平调整对劳动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