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当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2.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真理具有客观性,同时真理又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1)真理的客观性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不,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b.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②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①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a.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a.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b. 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③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
a.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真理的相对性中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b. 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3)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与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3.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 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答案】(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
①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a. 从历史考察来看,共产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
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共产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b.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但是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产生阶级对立。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c.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共产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允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
②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是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
(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①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②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a. 从社会发展规律看,任何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新生的共产主义要同已高度发展和成熟的资本主义进行较量与斗争,取得彻底胜利,并最终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就必然复杂和艰巨,必然要经受多方面的挑战和严峻考验。
b. 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决定性的因素。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可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灭亡不会迅速到来。共产主义制度首先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就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共产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从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看,曲折和反复总是不可避免的。凡新生事物,都不可能一产生就十全十美,只有在发展中才能逐步自我完善。共产主义事业同一切新生事物的成长一样,也是螺旋型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和反复是难以避免的。这就决定了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必须批判共产主义渺茫论
有人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只是u 了一张图u ,将来的事情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来回答,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述,这是几十代人以后的事。这种悲观失望的渺茫论,既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又不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