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肃住院医师风湿免疫科Ⅱ阶段题库>炎性肌病和系统性硬化症题库

问题:

[单选] 原发性痛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 .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
B .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
C . 胰岛素抵抗
D . 尿酸排泄减少
E . 尿酸生成增多

男,30岁,近2年来右膝疼痛,活动后加重,2周前由于剧烈运动后,右膝活动受限,右膝压痛明显,有波动感,皮肤稍显红肿,以髌骨部明显,结合图像,最可能的诊断是()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非骨化性纤维瘤。 骨囊肿。 骨巨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患者女,63岁。高血压病史10余年,突发气喘、心悸5小时。体检:血压210/110mmHg,心率90次/分,房颤心律,两肺闻及湿啰音,血肌酐436μmol/L,尿素氮26mmol/L,血钾4.6mmol/L。心电图示心房纤颤。诊断:高血压3级(极高危),急性左心衰,肾功能不全。控制此患者的心力衰竭,下列可选用的药物是()。 A.依那普利。 呋塞米。 美托洛尔。 硝普钠。 毛花苷丙。 维拉帕米。 胺碘酮。 戴某,女,39岁。患肝炎多年,近二十天来腹胀大如鼓,脘腹撑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面目皮肤发黄,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若此病例经治日久不愈,证见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颈多处散在丝纹状血痣,手掌赤痕,宜改用何方治疗(). A.十枣汤。 舟车丸。 胃苓汤。 实脾饮。 调营饮。 继发性腹膜炎常见的致病菌有() 大肠埃希菌。 白色念珠菌。 肠球菌和链球菌。 产气荚膜梭菌。 铜绿钾单胞杆菌。 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区内最常见的纵隔肿瘤是()。 胸腺瘤。 心包囊肿。 畸胎瘤。 神经源性肿瘤。 淋巴瘤。 原发性痛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只有很少数患者是因为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或次黄嘌呤一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引起痛风,80%~90%原发性痛风病人都是因为肾小管排泌尿酸减少或回吸收过多发病。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