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922传热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分析双层保温杯中从热水到外界环境的传热过程,并提出提高保温性能的措施或途径。

【答案】(1)传热过程:内部水通过向对流换热传热给内层内壁,而后通过导热传给内层外壁,内层外壁通过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传热给外层内壁,内壁通过导热传热给外层外壁,外壁通过自然对流换热与外界空气交换热量。

(2)措施:内、外层间抽真空,内层外壁及外层内壁作表面处理,减小表面发射率,内、外层间加层,相当于加遮热板。

2. 简述和准则的物理意义。图形表示)。

【答案】

表示物体内部导热热阻

与物体表面对流换热热阴

的比值,它和第三

和时,一维平板非稳态导热温度分布的特点(用

类边界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是非稳态导热过程中的无量纲时间,表示非稳态导热过程进行的深度。

意味着平板的导热热阻趋于零,平板内部各点的温度在任一时刻都趋于均匀一致,如

图1所示。

表明对流换热热阻趋于零,平板表面与流体之间的温差趋于零,如图2所示。

1

图2

3. 饱和水在水平加热表面上沸腾(壁面温度可控)时,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加,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是否也增加?为什么?

【答案】在自然对流区和核态沸腾区,随着壁面过热度热系数是增加的,因随增加。

当进一步提高再提高

时,进入过渡沸腾区。这时,由于的增加,在加热表面上形成一层汽膜,汽

膜的导热系数较小,热阻增加,致使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下降。

进入稳定膜态沸腾区,加热表面上形成稳定的汽膜层。这时汽化只能在汽-液交界

面上进行。汽化所需热量靠导热、对流、辐射通过汽膜传递。因这时壁温很高,辐射热量急剧增加,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又随的増加而增加。

4. 冬天,在相同的室外温度条件下,为什么骑摩托车比步行时感到更冷些,一般要戴皮手套和护膝?

【答案】因为强制对流换热强度与流体壁面之间的相对速度有关,相对速度越大,对流换热越强。与步行相比,骑摩托车时相对速度较大,对流换热强度大些,因此人体会散失较多的热量从而感到更冷些。

皮手套和护膝,由于透气性差、导热系数小,增加了传热热阻,降低了散热量,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5. 为了测量管道中的气流温度,在管道中设置温度计。试分析由于温度计头部和管壁之间的辐射换热而引起的测温误差,并提出减少测温误差的措施。

【答案】(1)为了准确测量管道内气流的温度,必须减少由于干扰项引起的测量误差。高温条件下辐射换热对于气流温度的测量误差可达到8%〜10%,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去除辐射换热的影响。

(2)减少测温误差的措施:加辐射隔热板。加上辐射隔热板后可将误差减小到0.5%左右(见图)。

的增加,沸腾换热表面传

的増加产生汽泡的核心数增加,汽泡对流体的扰动剧增,表面传热系数

6. 为什么珠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比膜状凝结的高?

【答案】由于珠状凝结时表面不易形成凝结液膜,相比膜状凝结没有液体膜层热阻,蒸气直

接与冷壁面接触,因而表面传热系数高。

二、计算题

7. 在一台缩小成为实物的1/8的模型中,用20℃的空气来模拟实物中平均温度为200℃的空气的加热过程。实物中空气的平均速度为6.03m/s,问模型中的流速应为多少?若模型中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为

求相应实物中的值。在这一实验中,模型与实物中Pr 并不严格相等,

可近似视为常数,故

。要使模型实验结果能

你认为这样的模化实验有无实用价值?

【答案】对于空气受迫流动换热,

:

:

由于

故模型流速为:

1和2属于彼此相似的现象,因此

故:

空气的

数变化不大,模化实验遵循相似理论的基本原理,可推广使用到

数近似相等的流

体换热现象中,具有实用价值。

8. 在电磁炉上使用平底茶壶烧开水,已知通过茶壶底部的热流密度侧的水垢厚度分别为1mm 和2mm ,水垢的导热系数

求水垢的下表面温度

分别为多少?

【答案】通过水垢的热流密度计算公式为:因此:当当

够推广使用,必须符合物理现象相似条件,同名相似准则必须相等,即

假设茶壶下

水垢上表面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