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特征的表达是( )。

A. 行动过程就是研究过程

B. 研究过程不需要理性指导

C. 研究结论具有普适性

D. 强调对行动的反思

【答案】D

【解析】行动研究是在批判传统的将研究者与研究场景和研究对象相互分离的背景下产生的,因而,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首先表现在“行动”上,所以,有学者将行动研究简要地概括为“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和“在行动中研究”。因此,可排除BC 。A 项表达错误,应该是研究过程就是行动过程,行动过程不一定是研究过程。

2. 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

A. 国民教育第一

B. 群众教育第一

C. 干部教育第一

D. 儿童教育第一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政策的考查。处于早日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政治目标,考虑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根据地有限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有所侧重的教育政策,即将干部教育放在第一位,以培养大批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去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骨干。也就是说,干部教育是苏区教育最突出的地方,根据“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方针,干部教育业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心。

3. 颜元认为传统教育有三大祸害,不包括( )

A. 毁坏人才

B. 荼毒生灵

C. 灭绝圣学

D. 败坏社会风气

【答案】C

4. 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杨贤江

D. 徐特立

【答案】B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改革计划所体现的教育观念是( )

A. 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B. 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C. 教育内容的世俗化

D. 教育实施的终身化

【答案】D

【解析】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变革彻底摧毁了封建等级教育制度,逐步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在整个19世纪,法国基本上保持着拿破仑一世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教育体系。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各派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计划,这些教育计划不同程度的反映了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其教育主张主要有: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倡导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要求实现教育内容的世俗化,科学化等。

6. 在道德教育问题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 )。

A. 道德教育等同于宗教教育

B. 德行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C. 道德教育应戒绝使用斥责或鞭挞一类惩罚手段

D. 道德教育应以《圣经》有关诫命的学习为主

【答案】B

【解析】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把培养德行看作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为重要。①他的道德教育理论突破了宗教教育的模式,把世俗道德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分; ②在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上,他也突破了宗教教育的束缚,不以基督教教义为理论基础,而是以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础; ③在道德教育内容上,他把勇敢、智慧、节制、公正,还有劳动教育作为内容; ④德育方法上,采用正面教育、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榜样、教诲与规则、择友等方法。

7.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

A. 忽视了教育的其他社会功能

B. 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

C. 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D. 夸大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

【答案】C

【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这一原理注意到了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却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如性别,种族,年龄等。此外,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第一,经济增长是受多因素变量制约的,教育只是众多因素之一。第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教育增长与经济增长并不总成正比。第三,教育、教育产品难以进行严格而准确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分摊,难以计算它的即时“利润”。第四,人力资本理论着重从经济角度衡量和研究教育,容易冲击、忽视教育的主体价值。

8. 按照柯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考查。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分为“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朴素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分为“好孩子”“尊重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维护传统的社会秩序”两个阶段; 后习俗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好孩子定性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习俗水平。

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的( )

A. 一般发展

B. 特殊发展

C. 全面发展

D. 个性发展

【答案】A

【解析】赞科夫主要是通过他的“教育与发展关系问题”实验来发展苏联的教育理论的,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目的是促进学生“理想的一般发展”。通过实验,他提出了5项教学论体系的新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