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态性

【答案】多态性是指同一消息为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产生完全不同的动作,利用多态性,用户可发送一个通用的消息,而将所有的实现细节都留给接受消息的对象自行决定。另外,多态性也可以指在父类中定义的属性或者 服务被子类集成后,可以具有不用的数据类型或者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二、简答题

2. 程序流程图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程序流程图的优点

流程图的优点是直观清晰、易于使用,是开发者普遍采用的工具。

(2)程序流程图的缺点

①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流程线的流向,容易造成非结构化的程序结构。编码时势必不加限制地使用GOTO 语言,导致基本控制块多入口多出口,这样会使软件质量受到影响,与程序设计的原则相违背。

②流程图不易反映逐步求精的过程,往往反映的是最后的结果。

③不易表示数据结构。

3. 面向对象实现应该选用哪种程序设计语言?为什么?

【答案】(1)面向对象实现应该尽量选用面向对象语言来实现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的结果。

(2)原因

①一致的表示方法。面向对象开发基于不随时间变化的、一致的表示方法。既有利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始终使用统一的概念,也有利于维护人员理解软件的各种配置成分。

②可重用性。既可重用面向对象分析结果,也可重用相应的面向对象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结果。

③可维护性。程序显式地表达问题域语义,对维护人员理解待维护的软件有很大帮助。在选择编程语言时,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哪个语言能最恰当地表达问题域语义。

4. 什么是数据流图?其作用是什么?其中的基本符合各表示什么含义?

【答案】(1)数据流图的定义

数据流图,简称DFD ,是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由于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

(2)数据流图的作用

①数据流

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部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②加工(又称为数据处理)

对数据流进行某些操作或变换。

③数据存储(又称为文件)

指暂时保存的数据,它可以是数据库文件或任何形式的数据组织。

④数据源点或终点

是本软件系统外部环境中的实体(包括人员、组织或其他软件系统),统称外部实体。 (3)基本符号表不的含义

箭头,表示数据流。

圆或椭圆,表示加工。

双杠,表示数据存储。

方框,表示数据的源点或终点。

5. 一个正文文件由若干记录组成,每个记录是一个字符串,要求统计每个记录中空格字符的个数及文件中空格字符的总个数。要求输出数据格式是每复制一行字符串之后,另起一行打印出这个字符串中的空格数,最后打印出文件空格的总个数,请用Jackson 方法设计该程序结构。

【答案】(1)输入数据的Jackson 图如图1所示:

图1输入数据的Jackson 图

(2)输出数据的图如图2所示:

图2 输出数据的Jackson 图

(3) 程序结构的图如图3所示:

图3程序结构的Jackson 图

6. 使用快速原型方法构造原型时,对原型有什么样的要求?

【答案】(1)原型不同于最终系统,两者在功能上的区别是最终系统要实现软件需求的全部功能,而原型只实现所选择的部分功能,最终系统对每个软件需求都是要求详细实现,而原型仅仅是为了试验和演示的,部分功能需求可以忽略或者模拟实现。

(2)在构造原型时,必须注意功能性能的取舍,忽略一切暂时不关心的部分以加速原型的实现,同时又要充分体现原型的作用,满足评价原型的要求。

(3)在构造原型之前,必须明确运用原型的目的,从而解决分析与构造内容的取舍,还要根据构造原型的目的确定考核、评价原型的内容。

7. 増量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案】(1)为了克服瀑布模型的局限性,使开发过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修改性,于是产生了増量模型。它是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而形成的。

(2)増量模型和瀑布模型之间的本质区别是:瀑布模型属于整体开发模型,它规定在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之前,必须完成前一阶段的所有细节。而増量模型属于非整体开发模型,它推迟某些阶段中的纽节,从而较早地产生工作软件。

(3)増量模型是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以一系列的増量方式开发系统。增量方式包括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增量开发是指在项目开发周期内,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以增量方式向用户提交工作软件及相应文档。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4)有多种增量模型,根据增量的方式和形式的不同,分为渐増模型和原型模型。

三、综合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