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南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际转换率

【答案】边际转换率是指增加另一种商品产出的数量必须减少某种商品产出数量的比例。如果设产出X 的变动量为

亦即:

边际转换率反映了产品转换的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边际产品转换率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2. 需求价格弹性

【答案】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3.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答案】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是阿罗分析市场一般均衡时得出的一个定理。阿罗认为,用投票的方式不可能把个人的偏好集中起来,形成合乎理性的社会偏好。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包含两项重要假设:每个人的偏好是可以排序的; 每个人的偏好次序是传递的。根据这两项假设,阿罗指出,要建立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必定要违反他规定的下列五项条件的一项或若干项,否则社会福利函数就无法建立。这五项规定或条件为:

第 2 页,共 61 页 ,产出Y 的变动量为△Y ,则它们的比率的绝对值可以衡量1单位X 商品转换为Y 商品的比率。该比率的极限则定义为X 商品对Y 商品的边际转换率对MRT ,

①自由三元组条件:在所有选择方案中,至少有三个方案,对之允许有任何逻辑上可能的个人选择顺序。

②社会选择正相关于个人价值条件:如果某一选择方案在所有人的选择顺序中地位上升或保持不变,且没有其他变化发生,则在社会选择顺序中,这一方案的地位上升,或至少不下降。③不相关的选择方案具有独立性条件:第一,任何两个选择方案的社会选择顺序仅仅依赖个人对这两个方案的选择顺序,与个人在其他不相关的备选对象上的选择顺序无关; 第二,任何两个选择对象之间的社会偏好顺序仅仅依赖于个人相应的选择顺序,而与偏好强度等因素无关。

④公民主权条件:社会选择顺序不是强迫的。

⑤非独裁条件:选择规则不能是独裁的,即不存在这种情况:一个人的选择顺序就是社会的选择顺序,所有其他人的选择是无足轻重的。

阿罗证明了不存在一个选择规则或选择程序能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假设和五个条件,这表明由个人选择合乎逻辑地转化为社会选择的过程包含巨大的困难。

4. 古诺模型

,是早期的寡头模型。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答案】古诺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

1838年提出的。古诺模型是」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其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假设市场上只有A.B 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同一种成本为零的产品,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他们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在这样的假设下,A.B 的均衡产量都等于市场需求量的1/3,整个行业的均衡产量等于市场需求量的2/3。将该模型的结论推广到m 个厂商,则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总产量则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

5. 边际收益

【答案】边际收益是指厂商单位销售量变化所引起的总收益变化,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ΔTR/ΔQ 分别为总收益和销售量的变化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论单个厂商的销售量如何变化,其单位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所以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也就是平均收益。因此,平均收益曲线同时也是边际收益曲线,即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完全重合的。

6. 停业原则

【答案】停业原则是成本理论中用于描述短期内厂商是否退出市场的一条原则。在成本理论中,市场价格恰好可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的点就是停业点。

在临界点,企业每期的损失恰好等于它的固定成本,与停业关门的后果一样。停业原则要求:

第 3 页,共 61 页 ,。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可变成本,则厂商应该退出市场、停止生产,这样可以产生较少的损失,即只亏损固定成本。

7. 恩格尔定律

【答案】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公式表示为: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8. 帕累托改进

【答案】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任何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或称帕累托改进。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小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简答题

9. 假定某厂商的生产技术给定,在该生产技术下可以采用四种生产方法来生产2000单位产量,如表所示。

(1)请剔除表中无效率的生产方法。

(2)“生产方法B 是最有效率的。因为它所使用的资源总量最少,只有660单位。”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3)在(1)中剔除了无效率的生产力一法后,你能在余下的生产力一法中找出有效率的生产方法吗? 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在表中的四种生产方法中,方法C 显然是无效率的,应该首先被剔除。其理由是,将方法C 分别与方法A 、B 、D 相比较,方法C 使用的劳动量都是最多的,方法C 使用的资本量人于方法A 、B 但等于方法D ,所以,方法C 肯定是无效率的。

(2)此说法不正确。因为劳动和资本是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不同的生产要素的数量是不可以加

第 4 页,共 6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