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一) ... 2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二) ... 8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三) . 13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内部密押卷及答案(四) . 18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五) . 23

一、名词解释

1. 个别劳动时间

【答案】个别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对称,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由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商品交换是在商品的价值量相等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如果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则这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可以得到完全的补偿; 如果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这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不仅可以得到完全补偿,而且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盈利; 如果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这个商品生产者就会因为有一部分劳动耗费得不到补偿而亏损。商品生产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和更多盈利,就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缩短个别劳动时间。这将在客观上促进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的发展。

2. 生产关系

【答案】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二、简答题

3. 货币与资本有什么区别? 货币是如何转化为资本的?

【答案】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资本是指能够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自行增殖表现为获取剩余价值。它是通过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在运动中使其自身的价值不断增殖,则构成了资本最一般的属性和特征。

(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①货币和资本是通过不同的流通方式表现出来的。货币是商品流通方式,即商品一货币一商品,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获得货币,再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资本通过资本流通方式表现出来,即货币一商品一货币。资本家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特定的商品,然后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具有增殖性,而在等价交换的条件下,资本是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的。

②货币和资本的流通内容和目的不同。货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取得特定商品以满足商品生产者自己的需要。而资本流通的内容在于终点的货币大于初始投入的货币,目的是为了获得比预付货币价值更多的价值。

③货币和资本流通的限度不同。前者以使用价值为目的,其运动的终点便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进入消费,因而运动停止; 后者对于价值增殖这一目的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其运动是连续和周而复始的。

(2)货币转化为资本

①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有着密切的联系,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

②资本流通公式是:G (货币)一W (商品)-G' (更多货币)。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

③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小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④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发生的。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 阶段的货币上。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 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最后,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 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⑤拥有劳动力商品以后,资本家通过货币与劳动力的结合,从而生产出商品,资本家获得比初始预付货币价值更多的价值,这就形成了资本增殖。因此,正是由于拥有了劳动力这种商品,货币与其结合才转化成了资本。

4. 为什么自由竟争引起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答案】19世纪最后30年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的中心内容是垄断逐步代替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或大企业的联合,通过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出现股份公司。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19世纪最后30年是股份公司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垄断组织形成的时期。二者的同步发展说明,只有生产集中到一些大公司于里时,它们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垄断。

生产集中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份额日益增大。生产集中的出现是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必然导致垄断的产生。这可以从垄断产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来分析:

(1)从可能性来看: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生产分散于大量中小企业,在为数众多的企业中要达成协议是极其困难的。而在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生产己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手里,这样,少数大企业就完全有可能联合起来达成协定,控制某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2)从必要性来看:

①生产集中使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而在一定时期的特定市场上,需求总是有限的。如果企业仍遵循自由竞争的规律各自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势必导致生产过剩,利润减少,也造成资源使用的损失与浪费。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

②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有一定地位,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

③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

三、论述题

5. 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影响?

【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直接有关,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的公式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即W 一W 转变为了W 一G 一W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变为货币,然后才能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