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714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4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外纪闻》
【答案】《中外纪闻》的前身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该报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1895年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继续在北京出版。由强学书局刊行,梁启超、汪大燮主编。从内容上看,《中外纪闻》除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等内容,还有上谕等。《中外纪闻》的出版,受到了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政府官员及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欢迎,也使更多的中国人“渐知新法之益’,,“拾议一变”。1896年1月20日,《中外纪闻》被迫停刊,共出18期。
2. 陈望道
【答案】陈望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于民国4年(1915年)1月,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民国8年(1919年)6月,任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1920年12月起,负责《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民国9年(1920年)5月,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同年春翻译并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8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民国10年脱离共产党。1922年出版的《作文法讲义》(民智书局)一书,是中国系统地讲授作文法的第一部书,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民国16年兼复旦大学教授,并任《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编辑。民国17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民国20年7月离开复旦大学,从事写作。民国22年7月,任《文学》月刊编委。
3. “皇甫平”评论
【答案】“皇甫平”评论是指1992年初刊登在《解放日报》上的一系列评论文章,是由《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与评论部负责人等合作写成的。这些陆续见报的署名“皇甫平”的评论相互呼应,围绕解放思想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个中心,宣传了邓小平在90年代初提出的改革开放新思想,形成了一个鲜明推进改革开放的完整的舆论先导系列。
第 1 页,共 8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