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44考古学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诸葛亮
【答案】诸葛亮(181~234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皿相。字孔明,为避东汉末战乱,随叔父到荆州,叔父死后,在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躬耕隐居十年,结交士人,观察天下大势,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赤壁之战前夕,亲往江东联络孙吴,结成抗曹联盟,使曹操败退; 又帮助刘备经营荆州,占领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刘备征吴失败后,死前在白帝城将复兴汉室的大业托付给他,从此担负起蜀国重担,重新与孙吴修好,平定南方叛乱,并屡次北伐曹魏,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以致积劳成疾,234年
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被司马懿赞为“天下奇才”。
2. 合纵连横
【答案】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战国中期齐、秦对峙时,战争形势复杂,出现了“合纵”与“连横(衡)”的局面。因南北方向为纵,东西方向为横,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以抗击秦或齐,故称合纵; 以三晋为主,东连齐而西抗秦,或西连秦而东抗齐,叫做连横。就策略而言,“合众弱以攻一强”谓之合纵,“事一强以攻众弱”谓之连横。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合纵连横的内涵也在逐渐变化。战国后期则变为六国联合抗秦是合纵,六国分别投靠秦国就是连横。
3. 军机处
,因与准噶尔【答案】军机处是雍正设立,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七年(1729年)
部作战,为了紧急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房,挑选内阁中谨慎可靠的中书办理机密事务,1732年,又改称军机处。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并渐渐成为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处的中枢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内阁,但始终不是一个独立的、正式的衙门。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大臣无定员,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中特简任用。军机处设军机章京,满汉两班,各八人,轮流担任缮写诏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具体工作。又有军机行走,入值办事。军机处自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止,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皇帝通过军机处把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
4. 刘智
【答案】刘智,字介廉,号一斋,清上元(南京)人,为清初回族伊斯兰教著名学者著作家,其修身研阅经史百家之籍,览读西洋书百余种,呕心沥血,潜心著书立说达40余年,遂创具中国特色之伊斯兰教思想体系,学者誉之为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集大成者,广大穆斯林尊奉为“先
贤”。刘智一生著书数百卷,《天方典礼》被收入乾隆时编纂之《四库全书》。
5. 澶渊之盟
,辽【答案】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
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大胜,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絹二十万匹,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6. 西域都护
【答案】西域都护是指西汉宣帝在西域设置的管理西域事务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公元前60年,宣帝命郑吉监护车师西北方各国的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驻地乌垒城。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相当内地郡守,其下设副校尉、压、司马等属吏:东汉时为单任官职。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7. 占田制
【答案】占田制是西晋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是战国、秦汉以来“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的产物。晋初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土地兼并渐趋严重,为加强对自耕农的控制及限制土地兼并,以保证国家赋税徭役的征发,太康元年(280年)火吴统一全国后,西晋政府颁布占田、课田令。从内容看,占田制是一种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十族特权的一种土地制度,它并不是官府授田,更不是将地主的田地授予农民,而是在屯田制破坏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占垦荒地,其中对于官僚士族占田、荫客、荫亲属等特权的规定,主要精神不在于对官僚士族的特权加以限制,而在于确认和保护他们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户口的既成事实。
8. 谶纬之学
,是指巫师或方士【答案】谶纬之学是指流行于西汉末和东汉时的一种神学迷信学说。“谶”
,是指方式化制作的一种隐语或宗教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又分为符截、图饿等。“纬”
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相对于“经”而言的。该学说主要以《易经》中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和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根据,为巩固统治或改朝换代提供天命上的根据。王莽利用此“改制”。东汉光武帝用此作根据中兴汉朝。东汉章帝集白虎观会议,写成《白虎
,使儒学神秘化,谶纬学也更为发展,尊为秘经。至东汉末年,这一学说才逐渐衰落。 通义》
9. 二王八司马
,顺宗即位后,【答案】二王八司马是唐永贞革新中官僚集团的核心人物。永贞元年(805年)
任用王叔文、王伍、柳宗元、刘禹锡、韦执宜、韩泰、韩晔、陈谏、凌淮、程异等进行改革。革
除官吏在正税以外的进奉,罢去宦官扰民的宫市和五坊小儿,并准备夺去宦官手中的兵权。可惜计划被识破,宦官首领俱文珍逼顺宗退位,二王被贬逐,柳宗元等被贬为边州司马,革新失败。历史上称作“二王八司马事件”又称为“永贞革新”。
10.开皇之治
【答案】开皇之治是指隋文帝开皇年间出现的繁荣安定的局面。隋统一中国后,消除了南北长期对立的局面,为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同时他采取劝课农桑、轻摇薄赋的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都较快。因此,他所统治的开皇年间,史称“开皇之治”。
二、简答题
11.简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沿革变化。
【答案】在中国古代社会,赋税随着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
(1)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实行贡赋制度,这是赋税的雏形。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鲁国实行“初税亩”,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2)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封建国家把全国的平民编入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根据,编户齐民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秦王朝时,赋税和兵徭繁重,导致短命而亡。汉初统治者吸取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汉代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这一赋税制度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①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②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③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其中“调”是户税,以户为单位征收。
(4)隋唐时期
隋唐沿用并发展为租庸调制。其中“庸”是纳绢代役,这一规定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唐朝中叶,土地兼并进一步发展,均田制逐渐瓦解,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780年,唐政府废除前期实行的“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法,改行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为标准的两税法。其主要内容是:征收户税和地税,户税按户等以钱定税,地税按田征粮。户税与地税都一年两征,因此新税制称作两税法。这次改革的基本精神是改税丁为税产,这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升降的社会现实。两税法替代租庸调,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
(5)北宋时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