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沃尔夫通讯社
【答案】沃尔夫通讯社是指德国第一家通讯社,建立于1849年,创办人是贝纳德·沃尔夫,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后来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它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1859年起,沃尔夫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新闻稿交换合约,成为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1870年,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尔夫社以及美联社签订三社四边协议”,把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沃尔夫社负责的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北欧、俄国、巴尔干等地。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将其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2. 创新扩散理论
【答案】创新扩散理论是指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对新技术、新观念推广所发挥的作用的理论。1973年,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和休梅克在《创新的传播》一书中对“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说法:①知晓—个体意识到创新的存在,并对创新的功能有所了解。②劝服—个体对创新形成一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③决策—个体从事于导致对采纳或拒绝创新作出选择的行动。④证实—个体谋求加强他己作出的创新决策。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大众传播在“知晓”、“劝服”两个阶段可以发挥相当的影响力; 而对“决策”、“证实”的影响力很小。所以,为了推广新技术、新观念,必须把大众传媒和亲身劝服结合起来。
3. 新闻自由
【答案】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在《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的,1789年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资产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 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新闻自由”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
4. 沉默的螺旋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指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沉
默的螺旋”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几个要点: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5. 二级电视
【答案】二级电视是指在中央、省市级(包括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立广电集团(或广电总台),除了经济发达的地市级保留适当的广播电视台外,其余的归集到省市级广电集团摩下,成为其子公司。二级电视的设计实施涉及到以下要求:①国家广电总局于1999年4月宣布县级台“不再完整自办电视频道”。02000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在其工作要点中明确“推进我国广播影视管理体制向中央和省两级管理,地市以下实行由省垂直管理的方向发展”。③2000年11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明确“广播、电视、电影三位一体; 无线、有线、教育三台合并; 省级、地级、县级三级贯通”。
6. 新闻特写
【答案】新闻特写是指对新闻事件、人物活动和场景中富有特征的局部,作细致描绘和再现的报道形式。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它抓住新闻事件中一个富有特征的片断,或一位新闻人物活动的片断,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地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亲切、具体、形象,是新闻特写的长处。它的形象化表现,既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效果,又有诱发联想的力量。特写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局部,要求选材高度集中,富于特点,切忌贪大求全。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事物作动态描写和立体再现,力求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7. 受众
【答案】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受众是新闻媒介积极的参与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为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在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受众都在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
8. 新闻
【答案】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
信息。新闻的特征有:①陈述事实; ②具有新意; ③报道及时; ④公开传播。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9. 反“客里空”运动
【答案】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了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十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这一运动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10.核心受众
【答案】核心受众是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各个单独的媒体和媒体上设置的栏目,都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这些内容和风格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这部分受众就是媒体和媒体特定栏目的核心受众。核心受众是媒体需要稳定和竭力争取的最重要的对象,也是媒体的生命线。媒体的内容选择、栏目设置、风格定位等都较多地以核心受众需求为考虑的出发点,进行筹划、设计和编排。所以,新闻媒介各自的传播内容和风格特色的确立,争取了各自的核心受众,而核心受众的兴趣爱好、信息欲求反过来又在不断强化着媒体自身的传播个性。核心受众的确立,在目前受众群体分化与多元的大潮面前,对于新闻媒介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二、论述题
11.试论新闻活动的本质。
【答案】新闻活动,是以新闻传收为中心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方式。从广义上看,与新闻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都可以称为新闻活动。从狭义上看,人们只是把新闻传送与收受活动称为新闻活动,人们甚至只是把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传播活动称为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的本质体现在四方面:
(1)新闻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
①从人类的整体层面上观察,新闻活动本质上属于人类认识事实世界的活动,是人类对客观世界众多精神把握方式中的一种。
②对周围环境的及时认知和把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这使得新闻认识具有了永恒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力,也使新闻认识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使新闻认识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③新闻认识活动具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和方式,新闻认识内容的突出特点就是它的事实性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