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治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革命

【答案】政治革命是指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上看,政治革命是社会历史过程中政治发展的特定力一式和途径,政治革命的斗争锋芒“都是针对在此以前实行统治的阶级的”,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治革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暴力革命和非暴力的和平过渡。

2. 行政机关立法参与权

【答案】立法参与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具有一定的立法权利。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把立法权赋予议会,但政府一般都有权参与立法程序,由此构成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制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创议权,包括创议修改宪法和制定普通法律,这种创议可以是直接提出宪法修正案和法律的草案。如上所述,只有在议会制国家和半总统制国家,政府才有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而在总统制的美国,总统和政府所拟定的法律草案,必须以议员的名义在议会提出,总统的立法参与权表现为指导立法,即以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及各种专门咨文的形式提出立法纲领和计划; 二是对法律的否决权,这项权力是在公布法律的程序中体现的。如美国总统如不赞成某项法律,可以将否决意见书连同法案一起退回国会,但此种否决如果被国会两院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法律仍可生效。法国总统作为政府总政策的最高决策人,也可以将法律退给议会重新审议。

3. 政治文明

【答案】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况和发展程度的标志,它是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蛮相对立的范畴。

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文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文明,是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基本方略的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可分为政治民主化、政治公开化、政治法制化、政治科学化、政治高效化、政治清廉化六个层面。

4. 政治文化结构

【答案】政治文化结构主要由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这三大层次有机组合而成: ①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 ②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理论;

③政治价值规则是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相互作用并在人的认知系统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取

向,构成了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

5. 国际政治格局

【答案】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国际政治格局有如下基本含义:

①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国际政治中,由于各行为主体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性,由于这些行为主体对于国际政治事务的认识和期望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往往造成各行为主体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性。

②国际政治格局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而形成的。在国际政治中,各行为主体就是为谋求、实现和维护各自利益而形成的力量主体,因此,国际政治中的利益矛盾,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国际政治诸力量主体之间的矛盾。

③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之间的组合方式和构成状况。这种组合和构成的基本含义是: a. 它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的总体组合和构成;

b. 它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构成的;

c. 它是指国际政治基本力量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总体形态和现实面貌。

6. 国家权力

【答案】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国家权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强制力的垄断性。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②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即小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

③主权性。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力中,国家权力的效用最高;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二、简答题

7.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的主要观点。

【答案】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的主要观点有:

(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分析了国家在氏族制度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①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在这里,国家是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

②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罗马在氏族制度的末期,在氏族内部分化出世袭贵族,他们控制着公有土地,并掌握着氏族的权力。罗马氏族部落中杂居着的平民在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不能享有罗马氏族成员的权利,而又要承担义务。经过平民斗争,成立新的人民大会,参加成员按服兵役

而定。只要按财产等级服兵役就享有同等的权利的制度代替了旧的氏族组织而逐渐发展为国家机关。

③征服罗马帝国的日尔曼人国家的形式。这是日尔曼部落征服广阔的外国领土的结果。因为征服者的氏族组织无力统治这样广大的新领土,它必须有自己的国家机构,才能做被征服领土的主人。因而,日尔曼氏族组织的机关,便迅速地转化为国家机关。但征服罗马只是日尔曼国家形成的直接原因,日尔曼国家产生的决定性原因,仍然是阶级的出现及其矛盾的激化。因为日尔曼部落在国家形成之前已经发生了显著的阶级分化,征服罗马只是加速了阶级和国家产生的过程而已。 上述三种形式,是恩格斯分析了雅典、古罗马和日尔曼人国家产生的历史材料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这只是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有各种不同形式,并不是说只有这三种形式。尽管国家产生途径有所不同,但国家产生的根源却是一致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外部条件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2)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不但揭示了原始公社制度发展的规律、发展阶段及其瓦解的原因,而且明确地论述了氏族制度的特征及与原始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和氏族组织的管理模式的原始民主制的特征。这种原始民主制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①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原始民主制的原始性就在于,原始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是人类社会初期在求生存的长期演化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这种自然性的基本特征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自然联系,联系的基础或纽带就是同一血缘关系。其特点是,管理所依靠的不是强力,而是管理者的威信和被管理者服从的自觉性。

②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度,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制。由于在氏族公社内部,生产资料和生产品都是全体公社成员所公有,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差别,这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性,决定了人人都有平等地管理共同事务的权利。

③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像国家权力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体。凡是有组织的地方,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组织中都存在有权力。氏族之所以需要首领,是因为原始社会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需要统一指挥,氏族首领的任务首先就是指挥和安排生产。氏族首领在氏族内部享有很高的权威,但这种权威是纯粹建立在个人的品质、经验和才能之上的,是父亲般的、纯粹道德性质的。这与以国家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有着本质的区别。

8. 简要分析西方封建社会时期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西方封建社会是一段野蛮和黑暗的历史,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和支配之下,至于政治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西方中世纪封建社会神权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辛那,前者的主要著作是《论神之都》,后者的主要著作有《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等,他们的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鼓吹神创等级制,以维护封建政治秩序;

(2)强调君权神授,以证明教权高于王权,同时给王权加上神圣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