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14
2017年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25
2017年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37
2017年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48
一、辨析题
1.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是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不是确立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
(2)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是我国历史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2.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答案】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二者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政治与教育(文化)的关系的:
(1)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而全面的民主。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是平等的,不受性别、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的限制。
(2)列宁所说的“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指的是:由于文盲所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低,会影响他们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因此无法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实现自己的政治参与权利。
(3)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所以,二者并不矛盾,都是正确的说法。
3. 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答案】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主要受农民自身局限决定。农民阶级创
造了我国封建时代的繁荣与辉煌; 同时农民阶级受所处时代的影响,也具有本身所不可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导致其阶级局限性的因素主要有:
①受封建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思想因素是其主要因素;
②受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导致其局限性的根源,生产过程来看,封闭保守,缺乏合作。产品分配方式上看,追求平均,缺乏进取,农民阶级作为统治者为维护其自身统治,加强思想控制的产物,没有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是不可能领导革命的。
(2)中国的农民阶级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外国势力的涌入下形成的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自身的局限性。所以领导不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胜利。
二、简答题
4. 分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有: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为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发展始终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世界发达国家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了许多矛盾,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严峻问题。这些问题愈演愈烈,逐渐由局部发展到全球。从60年代以来,科学界开始探索走出困境的道路,提出了各种新的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最终以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认可,逐步形成共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146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第二次环境会议,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K21世纪议程》,并签署几个单项环境保护公约。这次大会和通过的文件,提出了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大会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的制定了本国的《21世纪议程》。同年7月,我国也开始组织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修改,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医乏、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业增加等严峻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深化改革,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非再生资源的依赖和使用量,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才能全面完成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我国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谋求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社会进步的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最充裕的国家,但目前我国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低,文盲率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5.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答案】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下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下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6. 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答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月个方面:
(1)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近代以来,由于帝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