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入院后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既往无吸烟史。患者于2006年2月至7月,若采用GP方案一线化疗后还可考虑下列哪些化疗药物维持治疗() A.长春瑞滨。 吉西他滨。 紫杉醇。 多烯他赛。 培养曲塞。
颈膨大损伤引起瘫痪的表现是()。 双上肢痉挛性瘫,双下肢弛缓性瘫。 四肢痉挛性瘫。 双上肢弛缓性瘫,双下肢痉挛性瘫。 双下肢痉挛性瘫。 双下肢弛缓性瘫。
“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网络基础设施上,还需要加快实施()战略并加强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确保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上能够赶超其他互联网发达国家。 “宽带中国”。 “网络中国”。 “移动中国”。 “互联网中国”。
下列面神经检查哪项表述不正确()。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同侧所有表情肌瘫痪。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对侧下半面部表情肌瘫痪。 检查面神经包括舌前2/3味觉。 面神经麻痹时面部感觉缺失。 周围性面瘫时同侧角膜反射消失。
患者女,51岁。2004年6月15日因"体检时胸片发现右下肺占位性病变2天"入院。入院后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右下肺门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见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下肺腺癌"。经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2004年6月23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约6cm×6cm×5cm,胸膜在肺表面有凹陷、皱缩,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右肺上、中、下三叶间裂完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肺门淋巴结(7/9枚)、纵隔淋巴结(1/7枚)癌转移,支气管旁淋巴结(5枚)及支气管残端未见癌组织"。患者术后于2004年7月19日~10月21日行辅助化疗4周期,2004年11月13日~12月22日行放疗50Gy/25F,放疗结束后患者在门诊随访。2006年2月17日因声嘶行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增多、肿大,转移癌可能。遂于2006年2月20日~7月31日行化疗6周期,复查胸部CT示: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遂停止治疗,门诊随访。患者2007年5月7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考虑转移可能。遂于2007年5月11日起行分子靶向治疗至今,期间复查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既往无吸烟史。患者2004年6月术后的诊断为() A.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2N1M0。 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3N1M0。 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4N1M0。 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2N2M0。 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3N2M0。 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pT4N2M0。
“进园入企”活动中,法人行社要以身作则“进园入企”。领导班子成员每月深入包片网点不少于1次、入户企业不少于5户,机关中层干部每月深入挂点单位不少于()次、入户数不少于()户,并带头撰写《进园入企工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