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住院医师临床病理科题库>儿科专业题库

问题:

[单选] 患儿,女,1岁半时诊断为"大型室间隔缺损",未经手术,6岁时来医院复查,其症状及体征除哪一项外,均可能出现()

A . 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
B . 反复呼吸道感染较幼儿期加重
C . 活动耐力很差
D . 哭闹后出现口唇发绀
E . 杂音较前减轻

麻醉的概念() 镇静。 睡眠。 无痛。 肌松。 整个或部分机体暂时失去感觉。 心电运动试验的相对禁忌证不包括() 严重高血压(高于200/120mmHg)和肺动脉高压。 中度瓣膜病变和心肌病。 明显心动过速或过缓。 中至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急性肺动脉栓塞或梗死。 有关麻醉对颅内压的影响,正确叙述是()。 咪达唑仑对颅压影响不大。 低温对颅内压影响不大。 CO2蓄积对颅内压影响不大。 吸入麻醉药对颅内压影响不大。 非去极化肌松药对颅内压影响不大。 脾脏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 囊肿。 纤维瘤。 海绵状血管瘤。 以上各项均不是。 女,23岁,哺乳期,停经44天,B型超声检查子宫腔内探及妊娠囊。准备行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术前探宫腔11cm未感到底。一般情况好,阴道流血不多,无腹痛,无压痛及反跳痛,血压100/70mmHg,心率86次/分。本例最可能的诊断应是() A.漏吸。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 子宫穿孔。 羊水栓塞。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患儿,女,1岁半时诊断为"大型室间隔缺损",未经手术,6岁时来医院复查,其症状及体征除哪一项外,均可能出现()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室间隔缺损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及自然病程转归的掌握程度,错选率较高,达60%。主要错选答案是E,其次是D,个别选C和A。这是一道否定题,题目要求关键是:"哪一项除外"作为答案选择条件,而"均可能可现"作为排除答案条件。回答本题首先应抓住题目的重要信息,一个是大型室间隔缺损,另一个是病程6年未治疗;然后从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入手进行分析。由于正常情况下体循环压力大于肺循环,左心室压力大于右心室使血流从左室向右室分流,异常的血流旋涡是杂音形成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杂音响亮度与分流量呈正性相关。当存在较大的室间隔缺损时,左向右分流的血较多,使体循环血量减少,影响生长发育(A);同时由于体循环血量不足,患儿的活动耐力差(C)。由于患儿未治疗,室间隔缺损引起左向右分流的血量较大且持续,肺循环血量持续增加,致使肺小动脉发生痉挛。随着病程的进展,日久肺小动脉发生病理生理变化,中层和内膜层增厚,使肺循环阻力增加,从动力性逐转变为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使左向右分流减少,分流所形成的杂音也就减轻(E)。但尚未出现明确的肺高压前,仍应是左向右分流先心特点,在有致肺循环压力升高条件下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呈现的暂时性青紫(D)。因此,答案E和答案D均可以出现。由于室间隔缺损较大,左向右分流量大,使肺循环血量增多,是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病理基础。但是,随着病程进展,出现肺动脉高压后,左向右分流量减少,肺血也相应减少,因此肺部感染的机会也减少。理解了这一点就很容易发现答案B是不符合此规律。错答E的原因是对室间隔缺损杂音形成机制和肺高压时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理解不透彻,错选D、C、A是除未掌握室缺的基本表现外,还可能未注意是否定题。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