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联合大学专门史70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平型关大捷

【答案】平型关大捷是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五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和物资,毁敌汽车和马车300余辆。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通过这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惟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2. 东西文化论战

【答案】东西文化论战是指五四运动前后关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特点、性质及相互关系问题的思想学术论争,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主要集中于比较东西文化优劣、东西文化能否调和及东西文化如何结合的实践问题。这场大论争尽管无法解决提出的所有问题,但争论本身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科学与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作出了贡献。

3. 壬寅学制

,是由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1902年8【答案】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

月15日由清政府正式颁布。该章程规定,初等教育10年,中等教育4年,高等教育6年,教育

年限长达21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学堂章程,但由于不够完备而未实行。

4. 永安建制

【答案】永安建制是指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相继建制订各种制度。主要内容:①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②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③严禁私藏金银财物;令人民蓄发;④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的中央政权组织初步形成,这对于加强领导,发展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5. 盛宣怀

【答案】盛宣怀是中国晚清官僚,企业家。1870成为李鸿章的入幕之宾。1872年,参加创办轮船招商局,1885年升任该局督办。中日甲午战争后,许多近代化大企业受盛宣怀控制。1896年,接办张之洞创办的官办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并改之为官督商办。同年,受清政

府委任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在督办铁路总公司任期内,与英、美等国签订铁路借款合同,致使几项铁路权落入外国列强之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盛宣怀于1900年与各国驻沪领事商订《东南互保章程》。1911年初授邮传部尚书,旋改称邮传部大臣。1900年5月,清政府宣布由他策划“铁路国有”命令。他即以此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把原来已允许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权交与外国资本作抵,激起全国性人民保路运动。辛亥武昌起义后,被革职,在政治上已无地位,但仍有经济实力。1915年策划筹组中日合办钢铁公司,未果,遗有《愚斋存稿》。

6. 清末新政

【答案】清末新政是1901~1905年清政府推行的改革。1901年1月29日,清廷颁布“变法”上谕。4月21日,成立了以奕勖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主持“新政”事宜。新政期间,颁布了一系列上谕,主要内容有:①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②停止捐纳实官,裁汰各衙门胥吏差役;③裁汰绿营防勇,编练新军;废弃旧式武科,停止乡会试及各省岁考,广设学堂;奖励工商业;④准满汉通婚等。练兵筹饷是新政的中心内容。清末新政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改革思想和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入。

7. 黄埔军校

【答案】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建的军事学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市珠江中的黄埔岛上而得名。1924年6月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由苏联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共招收了六期学生。黄埔学生军曾参加东征及北伐战争,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8. 中统

【答案】中统是国民党C.C 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

9. 公车上书

【答案】公车上书是1895年在京会试的举人为反对《马关条约》举行的上书请愿。1895年4月,在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听闻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于是起草了《万言书》

,提出拒签和约、迀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细论述富国、养民、(即《上清帝第二书》)

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5月1日,各省举人齐聚松筠庵开会讨论,有1300多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康有为发动举人上书事件,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行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潮逐渐转变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0.《望厦条约》

,是1844年7月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项【答案】《望厦条约》原名《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不平等条约。地点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中美双方代表分别是两广总督耆英和公使顾盛。条约共三十四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除割地、赔款外,美国拥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所取得的全部特权;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美国兵船可以自由行驶中国领海巡查贸易;美国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租地设立医院、教堂等。该条约成为后来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11.洪仁矸

【答案】洪仁讦(1822~1864), 广东花县人,是“拜上帝会”的最早成员之一,也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之一。1856年,天京事变后,他从香港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洪仁幵

,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和科学技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资政新篇》

术,并在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有新的主张,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斗争纲领。洪仁矸的建议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农民战争相比,在原有的平均主义理想是一个大的进步。天京陷落后,洪仁开在江西被俘,不屈被杀。

12.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二、论述题

1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答案】(1)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反帝的民主革命,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进步的、正义的事业,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

③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都突出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