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南京国民政府曾使用“大学院”和“大学区”的教育管理制度,它是由( )提出来的。

A. 黄炎培

B. 陈鹤琴

C. 陶行知

D. 蔡元培

【答案】D

2.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答案】C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

A. 发展生产力

B. 消灭社会分工

C. 普及教育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解析】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4. 20世纪30年代指导苏联国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教育人民委员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

B. 《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C.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D.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答案】C

【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农业的发展向国民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1931年9月5日,苏联颁布了《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成为20世纪30年代改革普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加快了苏联教育的发展。

5.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 )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庄子

【答案】C

6. 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

B. 普通教育与通用技术教育向融合

C. 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 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答案】A

7. 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可塑性

【答案】D

8. 清朝的科举考试中,会试中第者被称之为( )

A. 举人

B. 贡士

C. 秀才

D. 进士

【答案】D

9. 某研究者欲考察教师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与师生关系之间的相关性,他每天用一小时的时间去教室随机观察师生互动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记录观察结果。这种观察是( )。

A. 参与式、结构式观察

B. 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C. 非参与式、结构式观察

D. 非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杳的是对教育观察基本类型的掌握情况。不用的分类标准可以形成不同的教育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而分为: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根据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是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地界定研究的问题,依照一定的步骤与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是观察法中最严格的一种。非结构式观察:是相对于结构观察而言的,这种观察只有一个总的观察日标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缺乏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固定的记录方式。

10.《海国图志》一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部书的作者是( )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魏源

D. 冯桂芬

【答案】C

11.在古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是( )。

A. 毕达格拉斯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将“算术、几何、天文”三门课程列为了必须学习的科目。而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12.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

A. 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 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 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 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答案】B

【解析]卢梭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自然、人、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时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卢梭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