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819新闻理论与实务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3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旁观性观察
【答案】旁观性观察,又称非参加性公开观察,是指记者亮明身份,直接在现场进行目击采访,从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现场情景和事件的发展。这是最经常、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这种观察中,记者一般不参与现场活动,也不介入争端,只是用眼睛像摄像机那样,机灵而客观地“摄取”现场的各种情景。
2. 纵式结构
【答案】纵式结构又称时间顺序式结构,是一种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方式。在这类通讯中,新闻事实(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地得到展示。时间的线性流动,串起了新闻事实(事件)的整个过程。线索单一、顺序推进,因而条理清楚; 但给人的感觉是单调、缺少起伏,受众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阅读兴趣。
3. 记者角色类同
【答案】记者角色类同是指记者在对采访对象的访问中表现出交往的心态定位和行为定位。它的核心是记者身份的“浮动性’夕,记者在访问中的基本身份是记者,可同时采访的对象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和各个角落,记者的身份又将随着采访对象角色的不同而“浮动”,表现出与采访对象角色的类同。
4. 正面提
【答案】正面提是采访提问的方式之一,是指提问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转弯抹角兜圈子。此形式一般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 二是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
5. 客观报道
【答案】客观报道是一种形成于19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方式,要求在写作中尊重客观实际,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来如实反映真相。也指新闻写作寓褒贬于叙述事实之中,用客观的形式表达意见。我国新闻研究界经常用恩格斯的话解释这一报道方式,即“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二、简答题
第 1 页,共 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