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620学科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说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和AD-AS 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答案】(1)收入一支出模型、IS-LM 模型和AD-AS 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一支出模型)之所以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因为仅考虑到产品市场,不涉及到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在分析中,投资被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分析,不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IS-LM 模型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用来确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一支出模型)不同的是,IS-LM 模型中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一支出模型)和IS-LM 模型都属于短期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都假定价格不变,即认为价格是刚性的。而AD-AS 模型属于中期分析,该模型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另外,AD-AS 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结合起来,分析的是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2)三个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实上,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和AD-AS 模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取消投资小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的假定,IS-LM 模型中的IS 曲线可以根据简单的
AD-AS 模型中的AD 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予以推导; 取消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
曲线可以根据IS-LM 模型予以推导。
2. 从与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比角度,陈述内生增长理论的“内生性”体现在哪里。
【答案】(1)新古典增长理论将长期增长归因于技术进步,但对于技术进步的来源并未分析,而是作为既定的假设,即经济增长外生化。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长期经济增长率由技术进步的速率g 惟一的决定。因此,按照索洛模型的逻辑,所得出的结论是以假定增长来建立增长模型。
(2)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的来源,弥补索洛模型的缺陷,罗默提出了一个具有外溢性知识的增长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罗默假设技术进步是通过投资的外在性来实现的,由于知识的这种中间产品性质,使技术具有了外部性,因而整个经济中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罗默更是通过引入一个显性的研究与开发部门来解释技术进步的内生性来源。卢卡斯则通过引进人力资本积累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的外在性与人力资本生产中的正反馈)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性。
(3)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如果对资本K 作出更广义的解释,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而不是边
际收益递减)的假设就更合理。因为认为知识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性质是不合理的,如果接受知识是一种资本的观点,那么,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的内生增长模型就更合理地描述了长期经济增长。而新古典增长模型井没有把人力资本知识等视为资本,故认定资本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
3.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答案】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的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储蓄率下降的结果则反之。
另一方面,稳态意味着:
所以,储蓄率的变动不能影响到稳态的增长率,从这点上说,储蓄率的变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在图中,经济最初位于C 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人们想增加储蓄,这使储蓄曲线上移至s'f (k )的位置,这时新的稳态为' 。比较C 点和C' 点可知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
图 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这里得到的结论是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因为这一增长率
,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是独立于储蓄率的)
二、论述题
4. 自然失业率由哪些部分构成? 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整的是哪一种失业? 中国失业率的构成与发达国家失业率的构成有什么区别?
【答案】(1)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存在与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实际结构性特征有关,也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寻找工作的成本和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有关。自然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在一个动态
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是经常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会有一些人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供求之所以会出现不一致是因为对某种劳动的需求增加,而对另一种劳动的需求减少,与此同时,供给没有迅速做出调整。因此,当某些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出现增长时,可以经常看到各种职业或地区之问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往往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这是由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造成的。
(2)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调整的主要是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调整的是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总需求,从而调整周期性失业,供给政策调整结构性失业。
总需求不足的失业就是周期性失业,这是一种非自然性失业。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水平又取决于总需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可以调整社会总需求水平,从而调整周期性失业,比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总需求,从而减少周期性失业。
总供给政策可以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从而调整结构性失业。政府可以对失业者进行公共筹资的再培训,从而能使下人更容易从衰退的行业转移到新兴的行业。同时政府还对各个产业和地区进行宏观调控,使各个产业和地区平稳发展,避免大波动发生从而减小更大范围的结构性失业的可能性。如果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较快,就可能比较经常和较大幅度地引发自然失业。政府也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来缓解结构性失业。
(3)中国失业率构成与发达国家失业率构成的区别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比较特殊。在高级劳动力市场上,高级人才比较稀缺; 在中级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失业; 在低级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总体上供给过多,但在局部地区却严重缺乏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失业率构成与发达国家的明显不同。
①我国的失业率中,周期性失业率所占比例不大,而发达国家的周期性失业率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大。
②我国的结构性失业比较严重,而发达国家由于各种政策的实施,结构性失业问题相对来说不太严重。
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摩擦性失业的现象比较多,因为有能力的工人相对稀缺,他们面临的选择比较多。而发达国家的经济比较稳定,工人的选择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小。
④我国的隐性失业比较严重。在农村和城镇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者,他们大部分属于低级劳动者,因此缺乏竞争力,可能名义上不是失业者,可实际上全是失业者。
总之,就处于转轨过程中的中国经济来说,劳动力市场条件乃至整个经济体制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特别是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改革力度加大,这些都会导致自然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