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容易引起误解?

【答案】(1)在非语言交际的各种手段中,我认为手势最容易引起误解。

(2)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

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国文化中是杀头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吃饱了的意思。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例如,在广东,主人给客人斟酒时,客人为了表现感谢,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而在北方同一动作却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3)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所用的一些手势我们并不使用。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上伸出拇指,这是向过往的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英语thumb a ride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希望事情能办成功。把两只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或“没有办法”。把手兜起来,放在耳后,表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把手伸出来,微微展开手指,表示等一等,别着急等等。招呼人走过来时,我们伸出手臂,手掌向下,手指上下移动;而美国人则是伸出手臂,手掌向上,手指前后移动。我们招呼人过来的手势类似美国人叫人走开的手势。

2. 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没有大家一致接受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答案】由于人们的学术背景不同,因此在进行研究时采取的理论与方法有所不同:

(1)人类学家一般采取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的方法,他们收集的材料往往生动而丰富。

(2)心理学家的文章中通常有精确的数据和严密的分析,因此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3)语言学家利用收集的语言材料说明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一般都很具体。

(4)传播学家重视理论,对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探讨最多。

(5)不少学者在从事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时交叉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就跨文化交际学整个领域而论,早期似乎是人类学的影响最大,学者和研究人员从人类学得益最多。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的影响次之。

3. Bond 的中国文化小组提出的40项中国文化价值表有没有重要的遗漏?你完全同意吗?你有什么补充?

【答案】(1)不完全同意。

心理学家Michael Bond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合作进行了一项新调查

这项调查是由他所组织的中国文化调查小组进行的。他们请几位中国社会学家每人写出10条他们认为是中国人最根本的和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然后他们去掉相互重复的部分,共得33条,再加上他们自己从阅读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著作中得出的7条,总计列出40项中国文化价值观念。

Bond 领导的中国文化小组进一步计算出中国价值观念调查与调査的相关系数

他们发现第一个因子融合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相关系数最高;第三个因子人心与男性-女性相关系数最高;第四个因子道德纪律与权力距离的相关系数最高。而儒家工作动力与四个文化价值尺度中的任何一条相关系数都很低。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儒家工作动力是单独的一条文化价值尺度。他们将这一条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联系,发现凡是儒家工作动力这一项得分高的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都很快。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我国的单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所不包”?有什么益处和缺陷?

【答案】(1)单位全包的原因

共和国成立以来几十年间,人们认为有了单位就有了一切,单位不仅管工作,而且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一切都管。单位全包的做法与我们过去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关,也与我们的群体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以往认为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一切由国家全包。

(2)单位全包做法的益处和缺陷

①益处:从个人来说,也愿意有这么一个机构照顾自己生活的一切方面,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在家里一切事情全由父母管,有了单位一切事情全都交给单位的领导,实际上也是按照家庭的模式处理社会上的问题。

②缺陷:我们的感觉是如果单位一切全管,那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单位,通常不会感到单位管的太多,但是,如果一个西方人生活在我们的单位里,受到那么多的“照顾”,往往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其他人干预太多。

(3)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单位全包的做法在逐步改变

许多单位已经无法做到一切全都管起来。事实上,有不少国营企业由于破产兼并裁员减人,使一部分工人下岗,也就是说已经无法保证所有工人都有工作可做,更不用说其他生活细节了。自然,人们接受这一现实还很不容易,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2. 在汉语中“交际”与“传播”的词义有何异同?

【答案】(1)同:“交际”与“传播”这两个词来源于同一个英语词汇communication 。因此,无论是用“交际”或是用“传播”,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概念。

(2)异:之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一词,而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一词。

3. 在我国为什么是一批外语教师首先对于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

【答案】在我国首先是一批外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的原因:

(1)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的历史很短,大致上是从80年代初期人们才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在初期,軍点在于外语教学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许国璋先生于1982年在《现代外语》上率先发表有关语言与文化的论文:Culturally-loaded Words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着重讨论了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