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907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之公共政策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制
【答案】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体制或制度为公共政策提供外部组织环境。政策过程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实体制。因此,政策的制定或实施,都与体制息息相关。体制类型多种多样: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尤其以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和经济体制最为重要。
2. 政策过程
【答案】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政策环境首先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治体系。其中,要求是指个人和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向政府提出采取行动的主张; 支持是指团体和个人遵守选举结果、缴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府为满足要求而做出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
这些要求和支持通过政治体系内部转换,变成政策方案输出,作用于环境,引起环境变化,产生新的要求。而这种新的要求反馈到政治体系,进一步导致政策输出。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政策源源不断地产生,政策系统的运行得以持续进行。
3. 政策科学运动
【答案】现代政策科学的产生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与它的诞生地—美国特殊的社会发展状况相关。政策科学这一概念首先由拉斯维尔提出,他在《政策科学》一书中,首次对政策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拉斯韦尔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此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策科学运动。
德洛尔是现代政策科学发展上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他在1968~1971年出版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在这些著作中,他继承和发展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理论和方法等问题作了进一步具体而详尽的论证,使政策科学的“范式”趋于完善,从而形成了拉斯韦尔一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德洛尔将政策的出现看作是一场“科学革命”,认为与传统的常规科学相比,政策科学有一系列的创新。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斯韦尔所倡导的政策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政策方向在美国已基本体
制化了。每个社会科学学科都建立了特殊的、与政策研究相关的组织,在20世纪后半期,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作为一个知识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4. 囚徒困境
【答案】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固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卫等方一面,也会频繁显示类似情况。囚徒困境假定每个参与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寻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关怀另一参与者的利益。参与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假如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话,此策略称为“严格劣势”,理性的参与者绝不会选择。另外,没有任何其他气力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会完全按照自己意愿和利益选择策略。
5. 需求显示过程
【答案】需求显示过程是准确显示投票者偏好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对个人征收某种税收的方法来促使个人真实显示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而确定给投票者带来好处最多的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需求显示过程的最大优点是鼓励投票者真实表达自己的偏好,从而避免人为增加决策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6. 公共利益
【答案】公共利益是指社会或国家占绝对地位的集体而不是某个狭隘或专门行业的利益。公共利益表示构成一个政体的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它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即公共政策应该最终提高大家的福利而不只是几个人的福利。公共利益这一概念有助于评估和理解政策过程,它基于社会价值回答了既定政策的目标是否值得实现这一问题。
二、简答题
7. 公共政策学的政治学研究途径。
【答案】米切尔·黑尧(MichaelHill ,或译为米切尔·希尔)在《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一书中对当代公共政策学的政治学研究途径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大致有以下三个简单的政策形成模式:
(1)它们产生于民众的要求;
(2)政治体制之外的综合性力量推动它们列入政策议程;
(3)政治体制(最广义的政府)内的人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与这一种政策形成模式相对应的研究途径(他称之为“国家和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式”)分别是:
(1)多元主义;
(2)各种环境理论和发展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变种);
(3)强调国家的权力,寻求分析政府机构内政治主体的兔色的理论。
8. 公共决策的规则有哪些?
【答案】公共决策的规则是指用以指导和简化决策过程的准则或标准。决策规则划定一个范围,政治竞争者必须在此范围内制定其战略和策略,并展开政治斗争。不同的决策规则对最终的方案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决策规则的改变很可能导致决策结果的变化。政策制定主体采用的基本决策规则主要有两种:一是全体一致同意规则; 二是多数决定规则。
(1)全体一致同意规则
全体一致同意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即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它有四个基本特征:
①每个决策者的否决,都将导致决策方一案被否决。
②要通过一项决策方案,该方案必须对所有决策者的利益来说都是最佳方案,都是令人满意或者至少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决策结果必须充分照顾每一个决策者的利益偏好与要求。
③每个决策者在考虑增进自身利益的时候,由于充分意识到他的行为会影响与一项方案利益相关的其他决策者的行为选择,而其他决策者的行为将直接决定着该方案最后是否能够顺利通过,他如果期望不支付任何成本就获得利益,决策方案必将因损害决策者的利益而被最终否决。
④全体一致原则的运用,将随着决策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决策成员数目的增加,而使形成决策结果的困难程度成倍增加。
(2)多数决定规则
多数决定规则是指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它采用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
①简单多数规则又称“相对多数规则”,是指在多种政策方案的择优中,哪一个方案得到的赞成票最多,则该方案就成为正式的公共政策,而不必超过半数。
②绝对多数规则又称“比例多数制”。在实践中,如果第一轮投票中没有任何一个政策力一案超过绝对多数的相关规定,通行的做法是就两个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进行第二轮投票,票数领先者成为正式的公共政策。它的基本特点是:a. 决策过程中无须每个决策者都投赞成票,只要有超过半数的赞成票,决策方案就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因而决策成本较低。b. 采用该规则择定的公共政策对全体决策者都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即居于少数的反对者必须服从占多数的支持者所做出的决策。
9. 政策预测分析一般有哪些形式?
【答案】政策预测分析的形式包括推断形式、预言形式和猜测形式。具体内容如下。
(1)推断形式。指基于历史和目前的趋势向未来进行外推的一种预测形式,根据来自于方法和类似情况的论证而得出明确的结沦,如估计能源消耗和人口增长。这种形式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或者过去和未来的政策之间有相似性来支撑预测论证的说服力。借助于权威的意见和某些理论来补充论证的说服力。
(2)预言形式。指基于明确的理论假设进行逻辑演绎的一种预测形式,如以经济模型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