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869人文地理相关知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集中化指数

【答案】集中化指数是用来分析和衡量区域内工业或经济部门专门化(或集中化)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数量指标。是与罗伦斯曲线相对应的统计量。其公式如右图。

式中I 为集中化程度指数,N 为某区域某部门产值,A1为整个地区某部门产值,M 为某地区全部产值,A 为整个地区总产值。集中化程度指数取值范围在

些部门的专门化程度越高。I=1时,工业完全集中于一个部门。

2. 地缘政治学

,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答案】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源于19世纪后期。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

3. 斯匹克曼

,围堵政策之教父’,【答案】荷兰裔美国人,地缘战略学家,国际关系学者,被称为’。他是

美国外交政策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发起者之一,将东欧政治思想带入美国。斯皮克曼出过两本谈外交政策的书,从斯皮克曼的地理学与外交著述看来,他支持地理决定论。

4. 人文地理学

【答案】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 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5. 边缘城市

【答案】边缘城市是指受本省中心或省会城市辐射较小的城市。德国地理学家哈伯特·路易提出的”边缘城市”概念。城市形态从单核心格局向多核心、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及城市核心区在扩散中出现新集聚的过程中,在郊区发展起来的兼具商业、就业与居住等职能的综合功能中心,这成为了”边缘城市”理论的原型。

之间。I 值越大,工业在某

6. 人地相关论

【答案】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7. 城市景观

【答案】城市景观是指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快感。

8. 等级规模法则

【答案】等级规模法则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不同规模等级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每一规模等级城市数与其上一规模等级城市数相除的商(K 值)来表示,形成城市规模等级法则。

9. 城市规划

【答案】城市规划是指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的安排。它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它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10.迁移农业

【答案】迁移农业是指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力一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倒,对一些大树有时先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已经枯死或风干的树木被火焚烧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锄,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子,再用土埋上,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所以称为迁移农业。现在只在热带地区还保留这种农业类型,其主要地区包括:

(1)南美洲的亚马孙地区

(2)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

(3)亚洲的新几内亚岛、东南亚一些雨林地区。

二、简答题

11.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支的扩散及地理分布。

【答案】(1)基督教

①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主要教派有:西:以罗马为中心,拉丁语为主一天主教(公教)。16世纪宗教改革后,分化出新教教派; 东: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为中心,希腊语为主一一正教(东正教)。

②基督教又分为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其分布如下:

a. 天主教分布在欧洲大部分(主要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立陶宛、比利时、爱尔兰、以及荷兰、瑞士等部分地区)、拉丁美洲、非洲(如扎伊尔、塞内加尔等)、亚洲(菲律宾)。

b. 新教分布在欧洲北部(丹麦、瑞典、挪威、冰岛、芬兰、英国、德国及荷兰的部分地区)、北美洲(美、加)、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c. 东正教分布在东欧(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马其顿)、亚洲西伯利亚俄罗斯人居住区。

(2)伊斯兰教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信奉人数居第二位逊尼派一一遵守圣训者,人数最多,分布较广。保守,注重实用性和世俗知识,信奉家庭和社会群体的力量。

(3)佛教

①按教派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主张法我皆空、普渡众生; 小乘佛教主张我空法有、个人解脱;

②按传播路线分为:北传佛教(汉地、藏传)和南传佛教。

12.旅游活动的基本经济规律是有哪些?

【答案】旅游经济活动包括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收入与分配、旅游投资与决策等活动,各种旅游经济活动均有各自独特的经济规律,以旅游需求规律为例,介绍其基本的经济规律。

(1)旅游需求曲线的左倾规律

这一规律是指在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余暇时间、心理倾向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是与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反比。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

(2)旅游需求临界点加速规律

旅游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过程中具有若干个临界点,每一个临界点的突破,都将使数量大大增加。因此,需求曲线倾斜的速度具有加速度的性质。收入的高低与人数的多少是成反比例的。

(3)旅游需求曲线的平移规律根据影响旅游需求的基本要素,当旅游产品价格不变时,由于可支配收入、旅游偏好、闲暇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所引起的旅游需求量变化,称旅游需求的平移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