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05围绕,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些词义与另一些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2. 轻声
【答案】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例如“妈妈”、“桃子”、“里头”、“坐下”中的“妈、子、头、下”都读轻声。轻声音节的变化与语音的四种物理属性都有关系,主要表现在音长变短。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3.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给、月易末瞎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盒叶帖治押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4. 句群
【答案】句群是指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的语法结构,又称句组。按照层次可以分为一层句群和多重句群。例如“历史是过去的事实。但我更认为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无终止的对话。”
5. 联绵词
,【答案】联绵词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又称“连绵词”或“连绵字’。这种单纯词,每个音
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构成一个语素,也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词自由运用。联绵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 ①双声,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参差’
②叠韵,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例如“仿徨”;
③非双生叠韵,例如“蝴蝶”。
6. 北方方言
【答案】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①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②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广西西北③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
部,湖南西北角等;
④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7. 补语
【答案】补语是句法成分之一,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根据语义类别可以将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
二、简答题
8. 请举5个含修辞格的例子,并简要说明修辞格的作用。
【答案】(1)举例
①比喻——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②比拟——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我们包圆儿了。 ③借代——他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
④拈连——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己的身,锁不住革命的精神!
⑤夸张——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
(2)修辞格的作用
①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②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 表现僧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③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
术换名。这样的换名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④拈连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使语言生动别致,也有含溜趣、简练的修辞效果。
⑤运用夸张可以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9. 使用成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实际意义,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意义;
(2)必须正确地理解成语结构的凝固性,要沿用成语结构的原型,不能随意变换或更改它的构成成分;
(3)必须读准成语的字音和写对字形,读错字音或写错字形,都会使成语改变意义或成为不规范的语言现象。
10.“啤酒”“酒吧”分别由几个语素构成? 请分析并阐明理由。
【答案】“啤酒”是一个语素,它是通过音译加义类式借词; “酒吧”半音译半意译式借词,有两个语素。
(1)判断一个词有几个语素,可以使用替换法,即分别用每一个字另组新词,若在新词之中两个字的意思都保持不变,则为两个语素,反之则是一个语素。
(2)“啤酒”中“酒”翻译时是添加的义类词,所组新词意思不变,如“白酒”“红酒”“酒香”等,但是“啤”是音译字,无法组成其他词语,所以“啤酒”是一个语素; “酒吧”也是半音译半意译的借词,“酒”组成新词时意义不变,“吧”也可以组成其他的词,意义保持不变,如:“书吧”,“淘吧”等,所以“酒吧”有两个语素。
11.从句式选择的角度看,下列句子是哪种类型? 它们有什么修辞效果?
①那种假统一论,不合理的统一论,形式主义的统一论,乃是亡国的统一论,乃是丧尽天良的统一论。
②抑不住的颂歌啊,尽情地唱吧,止不住的喜泪呀,甜甜地流吧,金子般的光辉题词啊,把各族人民团结的金桥飞架!
③他生得身材高大,面貌敦厚,眉目间透出股英武的俊气。
④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答案】①具有结构相同的两个谓语的整句,形式的反复套用形成了逼人的气势,犀利的暴露了“统一论”阴谋的实质和灾难后果,振聋发聩。
②三个分句都是结构相似的主谓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句,主语和宾语成分不断增加,从“颂歌”“喜泪”到“金子般的光辉题词“,新信息越来越丰富,层次感情逐层深入,尾韵相和,歌颂了对党的热爱和心中的喜悦之情。
③由看似互不关联的独立散句组成,从身材到面目眉眼,简洁流畅的刻画了一个英俊人物的形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