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2岁,因“腹痛、腹泻10d”来诊。排粪4~6次/d,呈暗红色果酱样。查体:右下腹压痛。血常规:RBC3.7×1012/L,WBC9.1×109/L;粪常规:RBC(+++),WBC(+)。对诊断最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 粪涂片查菌。 粪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粪培养致病菌。 粪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粪镜检寄生虫卵。
婴儿7个月,发热2天,体温39~40℃,稍咳,一般情况佳,除流涕及咽部微充血外,未见其他异常,家长给予口服速效感冒灵。本病的诊断已明确,其病原为下列哪一种() A.麻疹病毒。 腺病毒。 支原体。 人类疱疹病毒6型。 溶血性链球菌。
张某,女,4岁。7月27日就诊。症见:发热,头疼,项强,恶风,全身灼热无汗,口渴,常伴恶心呕吐、嗜睡、烦躁不安,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治疗的首选方剂为() 新加香薷饮。 银翘散。 藿朴夏苓汤。 桑菊饮。 清瘟败毒饮。
有机磷中毒时,产生毒蕈碱样症状的原因是() M型受体的敏感性降低。 胆碱能神经传导递质老化。 排泄缓慢致蓄积中毒。 乙酰胆碱过度兴奋副交感和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乙酰胆碱过度兴奋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患者女,40岁,间断腹胀、腹痛伴暗红色粪便20d、发热5d入院。20d前饱食饮酒后出现黄色稀粪,次日出现腹胀、阵发性左上腹部绞痛并向肩背部放射,间断呕吐胃内容,排粪2~3次/d,为暗红色。关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数患者有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史。 血栓形成通常累及小肠系膜的分支,引起节段性的回流障碍和肠缺血,而广泛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者相对较少。 原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可以为先天性的凝血障碍,但多数与继发性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继发性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的附壁血栓、心房颤动的附壁血栓、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细菌性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上赘生物的脱落。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相似,但多数起病隐匿、症状轻、发展慢。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多数症状轻微,甚至1~2周后才被发现。 起病1~2周内90%的患者出现进行性的腹部不适、腹胀、腹痛。腹痛多位于上腹部或脐周,为模糊的痉挛痛,缺乏特征和定位性,一般止痛药物无效;有1/2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1/4的患者有排粪习惯改变,主要为腹泻,少数有便血。
手机消毒不能采用下述哪种方法()。